快充式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匹配设计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| 1.1.1 全球资源状况 | 第9-10页 |
| 1.1.2 汽车技术研究发展动向 | 第10-11页 |
| 1.1.3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匹配关键技术 | 第11-12页 |
| 1.2 电动汽车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1.2.1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3页 |
| 1.2.2 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2.3 动力总成匹配技术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1.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1.3.1 论文研究的目的 | 第16页 |
| 1.3.2 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匹配设计 | 第19-33页 |
| 2.1 基本设计要求 | 第19-20页 |
| 2.2 总体设计 | 第20-22页 |
| 2.3 车辆运行工况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2.3.1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数据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典型公交循环车辆行驶功率特征 | 第23-25页 |
| 2.4 电机参数匹配设计 | 第25-28页 |
| 2.4.1 电机功率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2.4.2 电机扭矩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2.4.3 电机转速设计 | 第28页 |
| 2.5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设计 | 第28-32页 |
| 2.5.1 动力电池容量设计 | 第29页 |
| 2.5.2 动力电池功率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2.5.3 动力电池电压设计 | 第30-31页 |
| 2.5.4 动力电池设计的优化 | 第31-32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整车动力性能仿真分析 | 第33-47页 |
| 3.1 电动汽车仿真技术 | 第33-34页 |
| 3.2 整车动力动力学模型 | 第34-40页 |
| 3.2.1 电机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3.2.2 电池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3.2.3 减速器庄减速器模型 | 第37页 |
| 3.2.4 整车驱动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3.2.5 驾驶员模型 | 第38-39页 |
| 3.2.6 整车控制器模型 | 第39-40页 |
| 3.3 整车性能仿真计算 | 第40-46页 |
| 3.3.1 动力性仿真计算 | 第42-43页 |
| 3.3.2 经济性仿真计算 | 第43-44页 |
| 3.3.3 整车仿真匹配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4章 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能试验分析 | 第47-54页 |
| 4.1 试验准备 | 第47-50页 |
| 4.1.1 试验依据 | 第47-48页 |
| 4.1.2 试验场地 | 第48页 |
| 4.1.3 试验设备 | 第48-49页 |
| 4.1.4 试验车辆 | 第49-50页 |
| 4.2 加速性能试验 | 第50-51页 |
| 4.3 经济性能试验 | 第51-52页 |
| 4.4 动力总成改进设计及评价 | 第52-53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5.1 全文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5.2 研究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