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8页 |
1.2 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发展历程 | 第8-9页 |
1.3 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生产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.1 生产企业规模小,布局分散 | 第9-10页 |
1.3.2 电解槽槽型多,而且偏小 | 第10页 |
1.3.3 电槽装置电能消耗高 | 第10页 |
1.3.4 部分普通DSA隔膜电解槽向节能型DSA隔膜电解槽转换 | 第10-11页 |
1.4 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发展方向 | 第11-17页 |
1.4.1 普通DSA隔膜电解槽改造成节能型DSA隔膜电解槽 | 第11-14页 |
1.4.1.1 普通DSA隔膜电解槽改造成改性隔膜+扩张阳极电解槽 | 第12-13页 |
1.4.1.2 采用活性阴极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发节能环保型DSA隔膜电解槽先进配套技术 | 第14-17页 |
1.4.2.1 扩张阳极技术的进步 | 第14-15页 |
1.4.2.2 改性隔膜技术的进步 | 第15页 |
1.4.2.3 活性阴极技术的进步 | 第15-16页 |
1.4.2.4 国内小极距技术的进步 | 第16-17页 |
1.4.2.5 节能型高电流密度DSA隔膜电解槽 | 第17页 |
1.5 小结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.1 隔膜电解槽节能降耗新工艺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.1.1 改性隔膜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1.2 扩张阳极技术 | 第20页 |
2.1.3 活性阴极技术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隔膜电解槽节能降耗新工艺技术 | 第21-35页 |
3.1 改性隔膜 | 第21-26页 |
3.1.1 改性隔膜节电机理 | 第21页 |
3.1.2 石棉绒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3.1.3 改性剂的选择 | 第22页 |
3.1.4 吸附浆液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3.1.5 改性隔膜的吸附 | 第23-24页 |
3.1.6 干燥、烧结 | 第24-26页 |
3.2 扩张阳极 | 第26-28页 |
3.2.1 扩张阳极节电机理 | 第26页 |
3.2.2 扩张阳极的改制 | 第26-28页 |
3.2.3 扩张阳极的重涂 | 第28页 |
3.3 活性阴极 | 第28-32页 |
3.3.1 活性阴极节电机理 | 第28-29页 |
3.3.2 阴极网片的改进 | 第29页 |
3.3.3 镀层的制备 | 第29-31页 |
3.3.3.1 电镀用材料及药品 | 第29-30页 |
3.3.3.2 阴极网片电镀前处理 | 第30页 |
3.3.3.3 电镀工艺规范 | 第30-31页 |
3.3.3.4 电镀阴极网片 | 第31页 |
3.3.4 电极的形貌 | 第31-32页 |
3.3.5 组装阴极箱 | 第32页 |
3.4 节能型DSA隔膜电解槽运行管理 | 第32-35页 |
3.4.1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的组装 | 第32-33页 |
3.4.2 节能型DSA隔膜电解槽初上槽运行管理 | 第33页 |
3.4.3 节能型DSA隔膜电解槽日常运行管理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运行分析 | 第35-43页 |
4.1 改性隔膜电解槽运行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 扩张阳极电解槽运行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3 活性阴极电解槽运行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4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整体运行分析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经济分析 | 第43-46页 |
5.1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改造成本 | 第43-44页 |
5.1.1 改性隔膜改造成本 | 第43页 |
5.1.2 扩张阳极改造成本 | 第43-44页 |
5.1.3 活性阴极改造成本 | 第44页 |
5.1.4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改造总成本 | 第44页 |
5.2 节能型隔膜电解槽效益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