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理论论文--电影、电视的评论、欣赏论文

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第五代导演创作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-16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思路第16-18页
第一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影响第18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时代背景: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转变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理论溯源:“文化霸权”、“民族文化”和“知识权力”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理论核心: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解构与重新阐释第21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第26-28页
第二章 中国“第五代”导演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第28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治背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经济背景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文化背景第31-33页
    第二节 自我成长与求索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第五代”导演苦难而丰富的生活经历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第五代”导演接受专业电影教育的培养第35-37页
第三章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中国“第五代”导演的创作第37-60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似是而非”阶段:看似为西方言说,实则是对民族文化的反思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族文化反思在电影文本中的体现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与西方关于东方言说的重叠第45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两难”阶段:陷入民族文化反思与迎合西方的“两难”选择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族文化反思在电影文本中的体现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迎合西方的影像呈现第51-53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迷失”阶段:在迎合中走向迷失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追求奇观化的视觉盛宴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丧失文化反思的创作精神第56-60页
第四章 中国电影之路的艰难探索与全新展望第60-64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第五代”导演创作的反思第60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自我超越第62-64页
结语 说不完的“第五代”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附录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歌剧咏叹调的审美特征--以歌剧《魔笛》为例
下一篇:黎锦晖之音乐创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