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--农业信贷论文

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信贷担保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7-10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简要评述第13页
    1.3 基本思路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-16页
2 农村信贷担保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6-22页
    2.1 农村信贷担保相关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信贷担保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政府干预理论第18页
    2.3 农村信贷担保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有利于扩大农村信贷的供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有利于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有利于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有利于全面发挥农业资产使用效能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有利于优化农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第20-22页
3 我国农村信贷担保现状分析第22-30页
    3.1 农村信贷的供给结构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比较第24-26页
    3.2 农村信贷的需求状况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户需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农村企业需求第28-30页
4 我国农村信贷担保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30-36页
    4.1 我国农村信贷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信贷担保形式单一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信贷担保物缺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信贷担保实现困难第31-32页
    4.2 制约农村信贷担保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不完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农村信贷担保物法定范围狭窄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金融机构信贷投向限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第34-36页
5 国外农村信贷担保实践及经验借鉴第36-42页
    5.1 国外农村信贷担保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模式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日本农村信贷担保体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印度农村信贷担保体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孟加拉国农村信贷担保模式第38-39页
    5.2 外国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信贷担保体制的启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大力推广政府信贷补贴政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建立多层级的信贷担保体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相应配套法律体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重视农业灾害保险第40-42页
6 完善我国农村信贷担保体制的建议第42-52页
    6.1 完善农村信贷市场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制定专门法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对现有立法进行完备第43页
    6.2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保险体系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构建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. 构建以政策性和合作性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保险体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建立农业保险的补偿与风险分担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6.3 积极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完善农村信用立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构建农村信用评级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形成农村信用体系长效机制第47页
    6.4 转换经营机制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树立贷款营销的新思维、新理念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瞄准市场定位,寻找支农工作的新的切入点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满足农村经济需求,适时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第48页
    6.5 扩大农村信贷担保物的范围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完善法律对新型农村信贷担保形式的具体规定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第49-52页
结论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实际负利率与高储蓄并存的原因与影响研究
下一篇:基于EVA综合计分卡的S公司绩效评价体系重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