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虎地秦简《封诊式》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《封诊式》研究概述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6页 |
1.3 研究中的不足 | 第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封诊式的内容与性质 | 第18-27页 |
2.1 《封诊式》的定义 | 第18-20页 |
2.2 《封诊式》的内容 | 第20-23页 |
2.3 《封诊式》的性质 | 第23-27页 |
第3章 《封诊式》单篇解析 | 第27-55页 |
3.1 治狱 | 第27-28页 |
3.2 讯狱 | 第28-29页 |
3.3 有鞫 | 第29-31页 |
3.4 封守 | 第31-33页 |
3.5 覆 | 第33-34页 |
3.6 盗自告 | 第34-35页 |
3.7 □捕 | 第35-36页 |
3.8 □□ | 第36页 |
3.9 盗马 | 第36-37页 |
3.10 争牛 | 第37-38页 |
3.11 群盗 | 第38-39页 |
3.12 夺首 | 第39-40页 |
3.13 □□ | 第40-42页 |
3.14 告臣 | 第42-44页 |
3.15 黥妾 | 第44-45页 |
3.16 迁子 | 第45-47页 |
3.17 告子 | 第47-48页 |
3.18 疠 | 第48页 |
3.19 贼死 | 第48-50页 |
3.20 经死 | 第50页 |
3.21 穴盗 | 第50-51页 |
3.22 出子 | 第51-52页 |
3.23 毒言 | 第52-53页 |
3.24 奸 | 第53页 |
3.25 亡自出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《封诊式》中的“式” | 第55-77页 |
4.1 文书范式 | 第56-68页 |
4.1.1 爰书类文书程式 | 第56-64页 |
4.1.2 非爰书类文书程式 | 第64-67页 |
4.1.3 籍贯表达格式 | 第67-68页 |
4.2 司法程序 | 第68-77页 |
4.2.1 审讯程序 | 第68-69页 |
4.2.2 封守程序 | 第69-71页 |
4.2.3 勘检程序 | 第71-72页 |
4.2.4 告诉程序 | 第72-74页 |
4.2.5 审案程序 | 第74-77页 |
第5章 《岳麓秦简》与《封诊式》比较研究 | 第77-92页 |
5.1 审案爰书 | 第77-78页 |
5.2 查证逃亡 | 第78-79页 |
5.3 勘检侦查 | 第79-82页 |
5.4 审讯程序 | 第82-83页 |
5.5 鞫与论 | 第83-87页 |
5.5.1 断狱文书程式 | 第83-86页 |
5.5.2 断狱程序 | 第86-87页 |
5.6 诉讼程序 | 第87-88页 |
5.7 《亡自出》与奏谳文书 | 第88-92页 |
结论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附录 A: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| 第101-102页 |
附录 B:《封诊式》释文选注 | 第102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