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"以风情之口,述道德之意" | 第10-25页 |
第一节 《十二楼》中十二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6页 |
第二节 从文本本身和杜濬的评价来阐释"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" | 第16-18页 |
一、《十二楼》故事的不符礼教 | 第16-17页 |
二、杜濬的评价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从作者的个性化语言体现出的风情性和道德意 | 第18-25页 |
一、个性化语言 | 第18-20页 |
二、以夸张的语言来宣扬道德 | 第20-21页 |
三、用反语抨击封建道德 | 第21-23页 |
四、矛盾的表现手法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"发乎情,止乎礼义" | 第25-32页 |
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文化思潮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李渔生平思想与创作实践 | 第26-28页 |
一、李渔的生平思想 | 第26-27页 |
二、李渔的创作实践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小说中如何体现媚俗和流俗二者的统一 | 第28-32页 |
一、媚俗和流俗 | 第28-30页 |
二、媚俗和流俗二者的统一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艺术上以戏曲的手法来写小说,肯定《十二楼》的价值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人物单一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以动作来代替白描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情节巧中见奇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38-43页 |
第一节 用"草根"文学表达"精英"内涵 | 第38-41页 |
一、《十二楼》的双重性格 | 第38-39页 |
二、创作习惯与文学样式 | 第39-40页 |
三、用戏曲来写小说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《十二楼》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一、代表性和特殊性 | 第41-42页 |
二、后世小说中李渔的影子 | 第42-43页 |
附:《十二楼》现存的主要版本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