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2页 |
一、三曹乐府研究现状 | 第6-8页 |
二、关于乐府诗的“转型” | 第8-12页 |
第二章 三曹乐府诗歌转型分析 | 第12-46页 |
第一节、三曹乐府创作的新特点 | 第12-32页 |
一、个性化诗歌风格的表现 | 第12-21页 |
二、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的运用 | 第21-32页 |
第二节 乐府性质功用的转变 | 第32-41页 |
一、汉乐府的性质功用 | 第32-36页 |
二、三曹乐府的性质及功用 | 第36-41页 |
小结 三曹乐府诗创作的贡献 | 第41-46页 |
第三章 三曹乐府诗转型的成因 | 第46-65页 |
第一节、易代之际社会环境的改变 | 第46-54页 |
一、礼乐制度的巨大变化 | 第46-50页 |
二、传统思想禁锢力量的减弱 | 第50-54页 |
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特殊性 | 第54-65页 |
一、作家身份地位及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 | 第54-57页 |
二、三曹深厚的文学修养 | 第57-61页 |
三、对音乐的特殊爱好 | 第61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