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5页 |
| ·黄鳝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| ·出血病 | 第12-13页 |
| ·体表溃疡病 | 第13页 |
| ·肠炎病 | 第13页 |
| ·细菌性烂尾病 | 第13-14页 |
| ·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4-21页 |
| ·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| ·水生动物温和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| ·联合疫苗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鱼用疫苗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| ·中药对水产动物疾病的药效学研究 | 第21-24页 |
| ·对病原体的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 | 第21-22页 |
| ·对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| ·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| 第二章 黄鳝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二联灭活苗的研究 | 第25-48页 |
| ·材料 | 第26-27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| ·试验菌株 | 第26页 |
| ·试验动物 | 第26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26页 |
| ·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方法 | 第27-31页 |
| ·嗜水气单胞菌(AH)、温和气单胞菌(AS)二联疫苗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| ·佐剂的制备 | 第28页 |
| ·免疫原的制备 | 第28页 |
| ·免疫原的安全性检测 | 第28页 |
| ·免疫与采血 | 第28-29页 |
| ·免疫指标的检测 | 第29-31页 |
| ·结果 | 第31-42页 |
| ·疫苗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31-33页 |
| ·疫苗灭活条件的优化 | 第33-34页 |
| ·最佳培养条件下疫苗的制备 | 第34页 |
| ·免疫指标的检测 | 第34-42页 |
| ·讨论 | 第42-47页 |
| ·福尔马林灭活条件的研究 | 第42-43页 |
| ·二联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| 第43-45页 |
| ·佐剂对黄鳝免疫作用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三章 中草药对黄鳝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| 第48-57页 |
| ·材料 | 第48-49页 |
| ·菌株 | 第48-49页 |
| ·中草药 | 第49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49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49页 |
| ·方法 | 第49-51页 |
| ·中药的提取 | 第49-50页 |
| ·菌悬液的制备 | 第50页 |
| ·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| 第50页 |
| ·最低抑菌浓度(MIC值)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51-53页 |
| ·各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的测定 | 第51-52页 |
| ·各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(MIC值) | 第52页 |
| ·各种中药对温和气单胞菌体外抑菌结果 | 第52-53页 |
| ·复方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,温和气单胞菌抑菌圈的测定 | 第53页 |
| ·讨论 | 第53-56页 |
| ·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研究 | 第54-55页 |
| ·复方中药的抑菌效果研究 | 第55页 |
| ·测定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效果方法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| 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57-58页 |
| ·结论 | 第57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