稀土异戊橡胶凝聚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2.1 聚合物溶液后处理技术 | 第11-13页 |
2.1.1 湿法凝聚技术 | 第11页 |
2.1.2 落条式脱挥器干法凝聚技术 | 第11-12页 |
2.1.3 直接浓缩与干燥技术 | 第12-13页 |
2.1.4 相分离技术 | 第13页 |
2.2 湿法凝聚技术 | 第13-18页 |
2.2.1 湿法凝聚的原理 | 第14-15页 |
2.2.2 湿法凝聚的设备 | 第15页 |
2.2.3 湿法凝聚的任务与工艺 | 第15-18页 |
2.3 影响湿法凝聚效果的主要因素 | 第18-21页 |
2.3.1 胶液喷嘴 | 第18-19页 |
2.3.2 蒸汽喷嘴 | 第19页 |
2.3.3 预分散技术 | 第19页 |
2.3.4 搅拌的类型和速度 | 第19-20页 |
2.3.5 挡板 | 第20页 |
2.3.6 气体分布器的影响 | 第20页 |
2.3.7 分散剂 | 第20-21页 |
2.3.8 釜温 | 第21页 |
2.3.9 停留时间 | 第21页 |
2.3.10 喷胶量和水胶比 | 第21页 |
2.4 凝聚节能及降耗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4.1 凝聚过程消耗水蒸汽的作用 | 第22页 |
2.4.2 凝聚过程水蒸汽的消耗量 | 第22-23页 |
2.4.3 凝聚过程节能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2页 |
3.1 主要原料及规格 | 第25页 |
3.2 胶液储存 | 第25页 |
3.3 工艺流程 | 第25-27页 |
3.3.1 单釜凝聚工艺流程描述 | 第26页 |
3.3.2 双釜凝聚工艺流程描述 | 第26-27页 |
3.4 试验设备与规格 | 第27-28页 |
3.5 分析方法 | 第28-32页 |
3.5.1 胶液粘度 | 第28-29页 |
3.5.2 生胶含油量 | 第29-30页 |
3.5.3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| 第30页 |
3.5.4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5)的测定 | 第30页 |
3.5.5 门尼粘度 | 第30-31页 |
3.5.6 红外光谱测定顺式含量 | 第31页 |
3.5.7 成品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57页 |
4.1 稀土异戊橡胶单釜凝聚工艺研究 | 第32-37页 |
4.1.1 单釜凝聚温度 | 第32-33页 |
4.1.2 单釜凝聚气相组成 | 第33-34页 |
4.1.3 单釜凝聚水胶比 | 第34页 |
4.1.4 单釜凝聚水蒸汽消耗研究 | 第34-35页 |
4.1.5 单釜凝聚喷嘴研究 | 第35页 |
4.1.6 单釜凝聚分散剂研究 | 第35-37页 |
4.2 稀土异戊橡胶双釜凝聚工艺研究 | 第37-44页 |
4.2.1 双釜凝聚温度 | 第38-40页 |
4.2.2 双釜凝聚水胶比 | 第40-41页 |
4.2.3 双釜凝聚分散剂研究 | 第41-43页 |
4.2.4 双釜凝聚水蒸汽消耗研究 | 第43页 |
4.2.5 凝聚单元主要物料平衡及消耗 | 第43-44页 |
4.2.6 双釜凝聚工艺条件确定 | 第44页 |
4.3 凝聚开车情况及稳定性研究 | 第44-47页 |
4.4 稀土异戊橡胶凝聚工程研究 | 第47-57页 |
4.4.1 胶液储存研究 | 第47页 |
4.4.2 设备腐蚀考察 | 第47-48页 |
4.4.3 废水监测 | 第48页 |
4.4.4 工业化装置凝聚釜结构设计 | 第48-52页 |
4.4.5 凝聚过程模拟 | 第52-57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