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6-19页 |
ABSTRACT | 第19-2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23-2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26-39页 |
1 活性氧类物质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ROS) | 第26页 |
2 辐射与辐射损伤 | 第26-28页 |
3 辐射保护剂的研究 | 第28页 |
4 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及其辐射保护作用的研究 | 第28-34页 |
4.1 超氧化物歧化酶 | 第28-30页 |
4.2 SOD的辐射保护作用研究 | 第30-34页 |
4.2.1 组织或器官水平的辐射保护作用 | 第30-31页 |
4.2.2 细胞水平的辐射保护作用 | 第31-33页 |
4.2.3 分子水平的辐射保护作用 | 第33-34页 |
5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自身局限性与解决办法 | 第34-35页 |
5.1 SOD的自身局限性 | 第34页 |
5.2 改善SOD不足的解决办法 | 第34-35页 |
5.2.1 转基因治疗 | 第34页 |
5.2.2 非肽模拟类似物 | 第34-35页 |
5.2.3 化学修饰 | 第35页 |
6 肝素修饰SOD的可行性 | 第35-38页 |
6.1 肝素的生物活性 | 第35-37页 |
6.1.1 抗血栓 | 第36页 |
6.1.2 抗炎 | 第36-37页 |
6.1.3 降血脂 | 第37页 |
6.1.4 抗癌 | 第37页 |
6.1.5 抗氧化 | 第37页 |
6.2 前期研究基础 | 第37-38页 |
7 本课题拟解决问题 | 第38-39页 |
第二章 超氧化物歧化酶原料的分离纯化 | 第39-48页 |
1 材料 | 第39-40页 |
1.1 试剂 | 第39页 |
1.2 仪器 | 第39-40页 |
2 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1 DEAE-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色潜柱对SOD的分离纯化 | 第40页 |
2.2 样品的超滤脱盐 | 第40页 |
2.3 SOD的SDS-PAGE检测 | 第40-41页 |
2.4 SOD的SEC-HPLC检测 | 第41页 |
2.5 SOD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41页 |
2.6 SOD的酶活测定 | 第41-42页 |
3 结果 | 第42-45页 |
3.1 SOD的分离纯化 | 第42-43页 |
3.2 SOD的SDS-PAGE分析 | 第43页 |
3.3 SOD的SEC-HPLC检测 | 第43-44页 |
3.4 SOD的酶活检测 | 第44-45页 |
4 讨论 | 第45-47页 |
4.1 SOD的分离纯化 | 第45页 |
4.2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4.3 酶活测定方法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5 结论 | 第47-48页 |
第三章 肝素-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(Hep-SOD)的制备及其纯度与分子量的测定 | 第48-61页 |
1 材料 | 第48-49页 |
1.1 试剂 | 第48页 |
1.2 仪器 | 第48-49页 |
2 方法 | 第49-51页 |
2.1 肝素的活化 | 第49页 |
2.2 肝素与SOD的结合反应 | 第49页 |
2.3 SOD平均自由氨基修饰率的测定 | 第49页 |
2.4 Q-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色谱柱对Hep-SOD的分离纯化 | 第49-50页 |
2.5 样品的超滤脱盐 | 第50页 |
2.6 Hep-SOD的电泳检测 | 第50页 |
2.7 Hep-SOD的分子量检测 | 第50-51页 |
2.8 Hep-SOD的酶活测定 | 第51页 |
3 结果 | 第51-57页 |
3.1 SOD平均自由氨基修饰率 | 第51页 |
3.2 修饰反应液的电泳检测 | 第51-52页 |
3.3 修饰反应液的分离纯化 | 第52页 |
3.4 修饰反应液分离纯化产物的Native-PAGE | 第52-53页 |
3.5 Hep-SOD分子量测定 | 第53-57页 |
3.5.1 纯化SOD的多角度激光散射图谱 | 第53-54页 |
3.5.2 肝素的多角度激光散射图谱 | 第54-55页 |
3.5.3 Hep-SOD的多角度激光散射图谱 | 第55-57页 |
3.6 Hep-SOD酶活测定 | 第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60页 |
4.1 肝素对SOD的化学修饰 | 第57-58页 |
4.2 Hep-SOD的分离纯化 | 第58-59页 |
4.3 肝素化修饰对SOD活性的影响 | 第59页 |
4.4 Hep-SOD分子量分布 | 第59-60页 |
5 结论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肝素-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(Hep-SOD)辐射防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| 第61-69页 |
1 材料 | 第61-62页 |
1.1 试剂 | 第61页 |
1.2 细胞株 | 第61页 |
1.3 仪器 | 第61-62页 |
2 方法 | 第62-64页 |
2.1 L929细胞的传代及培养 | 第62页 |
2.2 MTT法评价Hep-SOD对L929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 | 第62-64页 |
2.2.1 细胞接种密度、敏感性照射剂量及照后检测时间的筛选 | 第62页 |
2.2.2 Hep-SOD用药剂量的筛选 | 第62-63页 |
2.2.3 Hep-SOD对L929细胞辐射防护作用的评价 | 第63-64页 |
2.2.3.1 照前给药作用评价 | 第63页 |
2.2.3.2 照后给药作用评价 | 第63-64页 |
2.3 数据处理 | 第64页 |
3 结果 | 第64-68页 |
3.1 细胞接种密度、敏感性照射剂量及照射后检测时间的筛选 | 第64-65页 |
3.1.1 照后24h检测结果 | 第64页 |
3.1.2 照后48h检测结果 | 第64-65页 |
3.2 药物剂量的筛选 | 第65-66页 |
3.3 药物辐射防护作用评价 | 第66-68页 |
4. 讨论 | 第68页 |
5 结论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肝素-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(Hep-SOD)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| 第69-74页 |
1 材料 | 第69-70页 |
1.1 试剂 | 第69页 |
1.2 仪器 | 第69页 |
1.3 动物 | 第69-70页 |
2 方法 | 第70页 |
2.1 抗凝EEP管制作 | 第70页 |
2.2 动物分组、给药及取血 | 第70页 |
2.3 小鼠外周血浆酶活测定 | 第70页 |
2.4 数据处理 | 第70页 |
3 结果 | 第70-72页 |
4 讨论 | 第72页 |
5 结论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肝素-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物(Hep-SOD)防治辐射损伤体内药效评价 | 第74-88页 |
1 材料 | 第74-75页 |
1.1 试剂 | 第74页 |
1.2 仪器 | 第74-75页 |
1.3 动物 | 第75页 |
2 方法 | 第75-77页 |
2.1 动物分组 | 第75页 |
2.2 小鼠急性辐射损伤模型 | 第75页 |
2.3 生化指标测定 | 第75-76页 |
2.3.1 器官指数 | 第75页 |
2.3.2 造血功能指标 | 第75-76页 |
2.3.2.1 脾结节(CFU-S)计数 | 第75页 |
2.3.2.2 骨髓有核细胞(BWNC)计数 | 第75页 |
2.3.2.3 骨髓DNA含量测定 | 第75-76页 |
2.3.3 外周血象计数 | 第76页 |
2.3.4 肝功检测 | 第76页 |
2.3.5 组织抗氧化能力检测 | 第76页 |
2.3.6 胸腺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76页 |
2.3.6.1 胸腺DNA的提取 | 第76页 |
2.3.6.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76页 |
2.3.7 病理切片观察 | 第76页 |
2.4 数据处理 | 第76-77页 |
3 结果 | 第77-84页 |
3.1 器官指数 | 第77页 |
3.2 造血功能 | 第77-78页 |
3.3 外周血象计数 | 第78-79页 |
3.4 肝功检测 | 第79页 |
3.5 组织抗氧化能力检测 | 第79-81页 |
3.5.1 MDA检测 | 第79-80页 |
3.5.2 GSH检测 | 第80-81页 |
3.6 胸腺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81-82页 |
3.7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| 第82-84页 |
3.7.1 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| 第82-83页 |
3.7.2 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| 第83-84页 |
3.7.3 小肠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| 第84页 |
4 讨论 | 第84-87页 |
4.1 Hep-SOD对骨髓抑制的调控 | 第84-85页 |
4.2 Hep-SOD对氧化应激的调控 | 第85-86页 |
4.3 Hep-SOD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| 第86-87页 |
5 结论 | 第87-88页 |
全文总结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5-10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