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0.1 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0.1.1 选题目的 | 第10页 |
0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0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0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2页 |
0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2-15页 |
0.3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0.3.1 文献法 | 第15页 |
0.3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5页 |
0.3.3 辩证分析法 | 第15页 |
0.4 创新点和难点 | 第15-16页 |
0.4.1 创新点 | 第15页 |
0.4.2 难点 | 第15-16页 |
1 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| 第16-23页 |
1.1 生命教育的涵义 | 第16-17页 |
1.1.1 生命 | 第16页 |
1.1.2 生命教育 | 第16-17页 |
1.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1.2.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| 第17-18页 |
1.2.2 西方挫折教育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3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9-21页 |
1.3.1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| 第19-20页 |
1.3.2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| 第20页 |
1.3.3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 | 第20-21页 |
1.4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21-23页 |
1.4.1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| 第21-22页 |
1.4.2 大学生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| 第22-23页 |
2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状况分析 | 第23-31页 |
2.1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6页 |
2.1.1 对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调查和总结 | 第23-24页 |
2.1.2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 | 第24-25页 |
2.1.3 对生命教育的一般性认识和理解 | 第25-26页 |
2.2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26-31页 |
2.2.1 学校方面 | 第26-27页 |
2.2.2 家庭方面 | 第27-29页 |
2.2.3 社会方面 | 第29-30页 |
2.2.4 个人方面 | 第30-31页 |
3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 | 第31-44页 |
3.1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 | 第31-35页 |
3.1.1 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 | 第31-32页 |
3.1.2 树立“个性化”教育理念 | 第32-33页 |
3.1.3 提倡“主体性”教育理念 | 第33-35页 |
3.2 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渠道 | 第35-38页 |
3.2.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| 第35-36页 |
3.2.2 建立大学生网络互助联盟体系 | 第36-37页 |
3.2.3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| 第37-38页 |
3.3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| 第38-41页 |
3.3.1 依托社团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| 第38-40页 |
3.3.2 以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 | 第40-41页 |
3.4 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 | 第41-44页 |
3.4.1 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平台体验生命价值 | 第41-42页 |
3.4.2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 | 第42-44页 |
结束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