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选题的意义与缘起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 民间信仰研究 | 第11-14页 |
(二) 柳毅研究 | 第14-16页 |
三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三村一山:柳毅信仰的传承空间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村落概况:柳毅信仰的生成语境 | 第18-23页 |
一、自然地理环境 | 第18-20页 |
二、村落历史 | 第20-22页 |
三、经济结构 | 第22-23页 |
四、家族、人口概况 | 第23页 |
第二节 村落中的日常信仰 | 第23-26页 |
一、柳毅信仰 | 第23-24页 |
二、岁时节日里的信仰 | 第24-25页 |
三、辟邪消灾的巫术信仰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传说:柳毅信仰的口头叙事 | 第26-41页 |
第一节 柳毅传说的叙事文本 | 第26-30页 |
一、柳毅身世传说 | 第26-27页 |
二、与柳毅相关的风物传说 | 第27-29页 |
三、柳毅显灵传说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叙事文本分析 | 第30-34页 |
一、三类传说的叙事中心 | 第30-32页 |
二、文献对民间叙事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传说的在地化与柳毅信仰的形成 | 第34-41页 |
一、柳氏后人——柳毅神化的肇始者 | 第34-36页 |
二、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频发——神缘的连结 | 第36-38页 |
三、地方戏文戏曲的盛行与影响——柳毅从传说走向神坛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庙会:柳毅信仰的世俗表达 | 第41-59页 |
第一节 庙宇的古今兴废 | 第41-46页 |
一、双庙旧貌 | 第41-43页 |
二、平王庙与龙王庙的重建 | 第43-45页 |
三、基于柳毅信仰的新建庙宇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神圣掩映下的世俗 | 第46-54页 |
一、庙会中心的位移 | 第47-50页 |
二、唱佛的转变 | 第50-54页 |
第三节 柳毅的多重神格形态 | 第54-59页 |
一、神——雨神的化身 | 第54-55页 |
二、人——柳氏先祖 | 第55-57页 |
三、神人之间——传奇书生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村际关系:柳毅信仰的空间建构 | 第59-68页 |
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村际交往 | 第59-61页 |
一、通婚与交往 | 第59-60页 |
二、建庙与庙会中的互帮互衬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庙宇重建过程中的多方博弈 | 第61-65页 |
一、国家控制与乡村社会的博弈 | 第61-62页 |
二、乡村社会之间的较量 | 第62-63页 |
三、乡村社会内部的抗衡 | 第63-65页 |
第三节 柳毅信仰与村际关系的建构——虚拟血缘关系 | 第65-68页 |
一、“前龙王,后平王”——大小之争 | 第65-66页 |
二、“舅是俺的亲娘舅,妗子是个狗狼屁”——因果报应 | 第66-68页 |
结语 | 第68-7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附件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