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概念辨析 | 第11-14页 |
1.2.1 公园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1.2.2 城市公园的概念 | 第12页 |
1.2.3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概念 | 第12页 |
1.2.4 低影响开发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2.5 城市公园的类型 | 第13-14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文献法 | 第16-17页 |
1.4.2 调研法 | 第17页 |
1.4.3 典型案例法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发展与功能 | 第19-29页 |
2.1 国外和国内城市公园的发展过程 | 第19-20页 |
2.1.1 国外城市公园的发展过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过程 | 第20页 |
2.2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2.1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环境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2.2 休闲文化功能 | 第21页 |
2.2.3 经济功能 | 第21页 |
2.3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发展现状 | 第21-24页 |
2.3.1 缺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联系 | 第22页 |
2.3.2 与城市建筑、街道缺少和谐统一 | 第22-23页 |
2.3.3 设计理念中对传统文化的遗失 | 第23页 |
2.3.4 缺乏人性化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3.5 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缺失 | 第24页 |
2.4 综合性城市公园新的发展趋势 | 第24-29页 |
2.4.1 功能变化 | 第24-26页 |
2.4.2 开放性与公益性加强 | 第26页 |
2.4.3 景观设计多元化和低影响开发 | 第26页 |
2.4.4 传统文化要素的挖掘、运用和再现 | 第26-27页 |
2.4.5 侧重参与性、动态性发展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| 第29-39页 |
3.1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范畴 | 第29-30页 |
3.1.1 景观设计 | 第29页 |
3.1.2 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| 第29页 |
3.1.3 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对象 | 第29-30页 |
3.2 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| 第30-33页 |
3.2.1 以人为本原则 | 第30页 |
3.2.2 整体性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2.3 地域性原则 | 第31页 |
3.2.4 生态性原则 | 第31页 |
3.2.5 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2.6 生态美学原则 | 第32页 |
3.2.7 植物多样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2.8 安全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3 设计前期准备 | 第33-36页 |
3.3.1 公园选址原则 | 第33页 |
3.3.2 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3页 |
3.3.3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容量确定 | 第33-34页 |
3.3.4 综合性城市公园设置内容的要求 | 第34-36页 |
3.4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规划 | 第36-39页 |
3.4.1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规划的意义 | 第36页 |
3.4.2 确定综合性城市公园的主题 | 第36页 |
3.4.3 确定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 | 第36-37页 |
3.4.4 确定综合性公园的景观节点规划 | 第37页 |
3.4.5 确定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的应用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景观要素分析及其低影响开发应用 | 第39-55页 |
4.1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地形设计 | 第39-41页 |
4.1.1 规则式园林的地形设计 | 第39页 |
4.1.2 自然式园林的地形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1.3 其他地形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1.4 低影响开发的地形设计 | 第41页 |
4.2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水系设计 | 第41-47页 |
4.2.1 不同形态的水体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2.2 水体面积的设计确定 | 第45页 |
4.2.3 水体的驳岸设计 | 第45-46页 |
4.2.4 人与水的互动空间设计 | 第46页 |
4.2.5 低影响开发的水体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3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道路和铺装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3.1 道路设计遵循的规范 | 第47页 |
4.3.2 道路设计遵循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3.3 道路级别的明确 | 第48页 |
4.3.4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铺装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4 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| 第49-55页 |
4.4.1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 | 第50页 |
4.4.2 植物景观与地形的关系 | 第50页 |
4.4.3 植物设计原则 | 第50-51页 |
4.4.4 植物群落的分类 | 第51页 |
4.4.5 不同功能空间的植物配置 | 第51页 |
4.4.6 低影响开发的植物景观设计 | 第51-55页 |
第5章 案例分析--滨海新区黄港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| 第55-74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55-58页 |
5.1.1 项目位置及范围 | 第55页 |
5.1.2 项目周边环境 | 第55-56页 |
5.1.3 项目现状自然条件 | 第56-57页 |
5.1.4 项目现状人文条件 | 第57-58页 |
5.2 项目设计要求 | 第58-59页 |
5.2.1 规划依据 | 第58页 |
5.2.2 规划要求 | 第58页 |
5.2.3 规划目标 | 第58页 |
5.2.4 技术路线和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3 景观设计规划原则及思路 | 第59-61页 |
5.3.1 规划原则 | 第59-60页 |
5.3.2 规划主题 | 第60页 |
5.3.3 规划愿景 | 第60-61页 |
5.4 黄港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| 第61-66页 |
5.4.1 黄港公园场地概念设计分析 | 第61页 |
5.4.2 黄港公园规划总平面 | 第61-63页 |
5.4.3 黄港公园高程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4.4 黄港公园空间从属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4.5 黄港公园功能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5 黄港公园景观要素低影响开发设计 | 第66-74页 |
5.5.1 地形设计 | 第66-67页 |
5.5.2 水体设计 | 第67-69页 |
5.5.3 道路铺装设计 | 第69-71页 |
5.5.4 植物设计 | 第71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