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居住区规划论文

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细部处理研究--以住宅小区景观细部具体处理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1.6 论文框架第14-15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1.8 本章小结第16-17页
第2章 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发展历程和景观基础理论第17-33页
    2.1 历史文化范畴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我国古典园林文化和细部处理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西方古典园林文化和细部处理第23-25页
    2.2 美学范畴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园林美与园林景观细部美第27-28页
    2.3 园林景观的基础理论——人体工程学范畴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借助计算机使功能数字化的表现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体工程学为景观细部设计提供基础原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人体工程学为营造环境空间质量提供可靠保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人体工程学为营造适合人类感受的环境提供基础理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为园林建筑小品细部设计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第29-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3页
第3章 景观设计的细部特性、构成要素及产生部位第33-53页
    3.1 景观设计的细部特性第3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景观设计的细部功能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景观设计的细部感知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景观设计的细部与尺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景观设计的细部与人第35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景观设计的细部处理艺术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景观设计的细部地域性差别第46-47页
    3.2 景观设计的细部要素的构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构成材质的肌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色彩构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形态构成第48-49页
    3.3 景观设计的细部产生的关键部位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景观形态构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景观材料间接头处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景观形体间的转折处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景观不同色彩之间的过渡处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景观不同形状的变化处第5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4章 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研究和探讨第53-81页
    4.1 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分类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根据景观工程发生时间顺序的分类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根据景观工程的空间位置的分类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根据景观工程材料质地的分类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根据景观工程的专业范畴的分类第54-55页
    4.2 住宅小区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研究和处理的具体内容第5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景观铺装的细部处理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景观小品的细部处理第65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景观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景观台阶的细节处理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景观排水的细部处理第76-78页
    4.3 建筑与景观细部一体化处理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细部素与景观细部相结合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一体化的细部设计第7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5章 住宅小区景观工程细部处理两个实践案例第81-99页
    5.1 吉林万科城住宅区景观设计和营造的相关内容第8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住宅区景观设计相关内容第82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住宅小区景观营造相关内容第91-94页
    5.2 上海浦东星河湾住宅区景观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住宅小区景观营造相关内容第94-9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7-99页
第6章 结语与展望第99-101页
    6.1 论文的时效性和局限性第99页
    6.2 论文的开拓点和研究方向第99页
    6.3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99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5页
致谢第105-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营造--以“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”
下一篇:综合性城市公园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--以天津滨海新区黄港公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