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9-28页 |
1.3.1 关于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 | 第19-22页 |
1.3.2 关于乡村社会资本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1.3.3 关于农村环境自治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1.3.4 关于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1.3.5 文献评析及对本文的启示 | 第27-28页 |
1.4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8-29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28-29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9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安排 | 第29-33页 |
1.5.1 研究方法、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| 第29-32页 |
1.5.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| 第32-33页 |
1.6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33页 |
1.7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34-47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34-37页 |
2.1.1 农村环保公共品 | 第34-35页 |
2.1.2 农户合作供给 | 第35页 |
2.1.3 乡村社会资本 | 第35-37页 |
2.2 研究范围界定 | 第37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37-46页 |
2.3.1 农村公共品基本理论 | 第37-40页 |
2.3.2 社会资本理论 | 第40-44页 |
2.3.3 集体行动理论 | 第44-45页 |
2.3.4 自主治理理论 | 第45-46页 |
2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3章 我国农村社区环保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 | 第47-63页 |
3.1 我国农村社区环保公共品总体供给情况 | 第47-53页 |
3.1.1 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内容 | 第47-49页 |
3.1.2 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项目差异分析 | 第49-52页 |
3.1.3 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公共品投资差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2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现状 | 第53-58页 |
3.2.1 吉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| 第53-54页 |
3.2.2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效果 | 第54-56页 |
3.2.3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主体及规模 | 第56-58页 |
3.3 我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主体重构 | 第58-59页 |
3.3.1 我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58页 |
3.3.2 重构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主体 | 第58-59页 |
3.4 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的描述性分析 | 第59-61页 |
3.4.1 农户合作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9-61页 |
3.4.2 农户支付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61页 |
3.5 乡村精英在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中的作用分析 | 第61-62页 |
3.6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4章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分析 | 第63-81页 |
4.1 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现状分析 | 第63-68页 |
4.1.1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情况 | 第63-65页 |
4.1.2 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的优先序 | 第65-66页 |
4.1.3 农户环保公共品需求意愿聚类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2 农村环保公共品农户满意度评价 | 第68-72页 |
4.2.1 量表的建立及检验 | 第68-70页 |
4.2.2 农民对环保公共品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建立 | 第70-71页 |
4.2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3 影响农户对环保公共品需求的因素分析 | 第72-80页 |
4.3.1 影响农户需求的理论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3.2 影响农户需求的实证分析 | 第74-80页 |
4.4 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5章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| 第81-104页 |
5.1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| 第81-89页 |
5.1.1 乡村社会资本的度量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81-83页 |
5.1.2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| 第83-89页 |
5.2 乡村社会资本指数 | 第89-97页 |
5.2.1 社会资本指数计算方法 | 第89-91页 |
5.2.2 农户个体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指数计算 | 第91-94页 |
5.2.3 村域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指数计算 | 第94-97页 |
5.3 乡村社会资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97-103页 |
5.3.1 农户个体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| 第97-101页 |
5.3.2 村域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| 第101-103页 |
5.4 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6章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104-131页 |
6.1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的作用机理分析 | 第104-107页 |
6.2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107-116页 |
6.2.1 样本数据、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| 第107-112页 |
6.2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112-116页 |
6.2.3 结论 | 第116页 |
6.3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支付行为的影响分析 | 第116-126页 |
6.3.1 模型说明与变量选择 | 第117-121页 |
6.3.2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121-126页 |
6.3.3 结论 | 第126页 |
6.4 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的成本支付标准 | 第126-129页 |
6.4.1 农户成本分担意愿测量方法 | 第126-127页 |
6.4.2 农户成本支付测量 | 第127-129页 |
6.5 小结 | 第129-131页 |
第7章 农户不同收入水平下村庄环境因素对合作供给影响的差异分析—基于分层模型的验证 | 第131-151页 |
7.1 相关文献回顾 | 第131-133页 |
7.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| 第133-137页 |
7.2.1 分层模型理论分析 | 第133-134页 |
7.2.2 模型构建 | 第134-137页 |
7.3 样本描述性分析与变量选择 | 第137-139页 |
7.3.1 样本描述性分析 | 第137-138页 |
7.3.2 变量选择说明 | 第138-139页 |
7.4 模型估计与分析 | 第139-150页 |
7.4.1 空模型估计结果 | 第139-140页 |
7.4.2 低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| 第140-143页 |
7.4.3 中等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| 第143-146页 |
7.4.4 高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| 第146-149页 |
7.4.5 村庄层面因素对不同收入组农户影响的特点分析 | 第149-150页 |
7.5 小结 | 第150-151页 |
第8章 国内外农村环保合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51-166页 |
8.1 国内外农村环保合作实践 | 第151-158页 |
8.1.1 韩国新村运动 | 第151-153页 |
8.1.2 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实践 | 第153-156页 |
8.1.3 湖南省长沙县农村环保合作社实践 | 第156-158页 |
8.2 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启示 | 第158-164页 |
8.2.1 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承接农村环保功能的政策法规体系 | 第159-160页 |
8.2.2 加大农村环境自治财政投入 | 第160-161页 |
8.2.3 释放农村合作组织环保潜能空间 | 第161-163页 |
8.2.4 积极培育乡村社会资本 | 第163-164页 |
8.2.5 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| 第164页 |
8.3 小结 | 第164-166页 |
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166-171页 |
9.1 研究结论 | 第166-169页 |
9.2 研究展望 | 第169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4页 |
附录 | 第184-194页 |
调查问卷一 | 第184-193页 |
调查问卷二 | 第193-194页 |
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94-195页 |
致谢 | 第195-1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