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1 脑科学时代 | 第8-9页 |
1.1.2 认知神经科学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问题和设想 | 第11-13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fMRI视觉刺激实验的设计及实施 | 第16-32页 |
2.1 设计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1.1 fMRI简介 | 第16-18页 |
2.1.2 组块实验设计 | 第18页 |
2.2 受试资格评估 | 第18页 |
2.3 实验材料评估 | 第18-20页 |
2.4 E-Prime软件 | 第20-21页 |
2.5 实验流程 | 第21-23页 |
2.5.1 预实验 | 第21页 |
2.5.2 正式实验 | 第21-22页 |
2.5.3 定位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5.4 情绪问卷 | 第23页 |
2.6 实验数据采集 | 第23-24页 |
2.7 方法原理 | 第24-31页 |
2.7.1 广义线性模型(generalized linear model, GLM) | 第24-25页 |
2.7.2 信号变化率(%signal change) | 第25-27页 |
2.7.3 多体素模式分析(multi-voxel pattern analysis, MVPA) | 第27-30页 |
2.7.4 支持向量机(support vector machine, SVM) | 第30-31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数据预处理及分析过程 | 第32-44页 |
3.1 数据预处理 | 第32-36页 |
3.1.1 统计参数图(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, SPM) | 第32页 |
3.1.2 时间校正(slice timing) | 第32-33页 |
3.1.3 头动校正(realignment) | 第33-34页 |
3.1.4 空间标准化(spatial normalization) | 第34-35页 |
3.1.5 空间平滑(smoothing) | 第35-36页 |
3.2 建模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2.1 主实验建模 | 第36-37页 |
3.2.2 定位实验建模 | 第37-38页 |
3.3 感兴趣区域的选取 | 第38-40页 |
3.4 单变量分析 | 第40页 |
3.5 多体素模式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4章 实验结果 | 第44-58页 |
4.1 行为学结果 | 第44-45页 |
4.2 信号变化率结果 | 第45-47页 |
4.3 模式相关性分析结果 | 第47-49页 |
4.4 权重分析结果 | 第49-51页 |
4.5 模式分类结果 | 第51-56页 |
4.5.1 全身与组合全身的比较 | 第51-52页 |
4.5.2 全身与脸、身体、组合全身和加权组合全身的情绪信息的关系 | 第52-55页 |
4.5.3 情绪和类别分类 | 第55-5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结果讨论 | 第58-62页 |
5.1 在EBA,全身和组合全身有模式相关性 | 第58页 |
5.2 在EBA,威胁性情绪下脸和身体在线性组合成全身时有相同的权重 | 第58-59页 |
5.3 在EBA,加权组合全身具有最好的情绪表征性能 | 第59-6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总结 | 第62页 |
6.2 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