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现代哲学(1919年~)论文

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目的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选题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研究思路第17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点第17-18页
第2章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条件第18-28页
    2.1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思想渊源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演进轨迹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初识马克思主义时期(1917-1918)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时期(1918-1949)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“两论解读”时期(1949-1966)第26-28页
第3章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第28-49页
    3.1 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量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积极号召社会革命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全面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者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传播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大量进行翻译工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著第34-35页
    3.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实践者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社会主义的论战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批判无政府主义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反对“左”倾思想第39页
    3.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促进者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阐释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运用马克思主义探求中国革命道路第43-44页
    3.5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者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《辩证法唯物论教程》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《社会学大纲》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第47-49页
第4章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价值第49-63页
    4.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主题—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研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支持第50-52页
    4.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需要——聆听时代的声音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避免斯大林哲学体系中的教条释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“回到马克思”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道路第54-56页
    4.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终极命题——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现实处境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当代人需要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实现途径第59-63页
结论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智慧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研究
下一篇:区域机组热电负荷分配的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