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及评析
| 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8页 |
| 导论 | 第9-14页 |
| (一)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 中国古代的人口学意义 | 第9-10页 |
| 2. 新中国的人口政策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1.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1-12页 |
| 2.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4页 |
| (三) 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4页 |
| (四) 研究理论与方法 | 第14页 |
| 一、计划生育国策回顾 | 第14-19页 |
| (一)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进 | 第16-18页 |
| (二) 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 | 第18-19页 |
| 二、人口政策调整的紧迫性 | 第19-22页 |
| (一) 人口负增长 | 第19-20页 |
| (二) 临近超低生育水平 | 第20-21页 |
| (三) “倒人口金字塔”结构 | 第21-22页 |
| 三、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| 第22-32页 |
| (一) 养老问题 | 第22-24页 |
| (二) 紧俏的劳动力资源 | 第24-27页 |
| (三) 失独家庭 | 第27-29页 |
| (四) 日益明显的兵源缺口 | 第29-30页 |
| (五) 性别比例失调 | 第30-32页 |
| 四、计划生育政策评析 | 第32-37页 |
| (一) 计划生育的“政策性” | 第32-33页 |
| (二) 计划生育决策的“科学性” | 第33-34页 |
| (三) 计划生育的“计划性” | 第34-36页 |
| (四) 人口增长的思维惯性 | 第36-37页 |
| 五、影响中国人口政策的学理因素 | 第37-42页 |
| (一) 人口学的导向 | 第38-39页 |
| (二) 中国人口学会的作用 | 第39-41页 |
| (三) 联合国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六、国际视野与中国的人口实践经验 | 第42-47页 |
| (一) 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的实施经验 | 第42-43页 |
| 1. 案例一:甘肃省酒泉市 | 第42-43页 |
| 2. 案例二:河北省承德市 | 第43页 |
| 3. 案例三:山西省翼城县 | 第43页 |
| (二) 人口控制的国际经验 | 第43-47页 |
| 1. 新加坡的教训 | 第44页 |
| 2. 德国的生育政策 | 第44-45页 |
| 3. 日本的人口政策 | 第45-47页 |
| 七、中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 | 第47-52页 |
| (一) 有序停止计划生育 | 第47-48页 |
| (二) 把握人口政策变迁与调整的时机 | 第48页 |
| (三) 以人口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| 第48-50页 |
| (四) 中国人口发展的几点建议 | 第50-52页 |
| 结束语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