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哈得逊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前言第7-9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7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思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7-8页
    1.3 创新之处第8-9页
第2章 石油地质特征第9-18页
    2.1 区域地理位置第9页
    2.2 构造特征第9-10页
    2.3 地层特征第10-14页
    2.4 沉积相特征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沉积相类型划分及纵向演化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沉积相横向变化特征及平面展布第15-18页
第3章 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高频旋回地层对比第18-35页
    3.1 米兰科维奇旋回原理第18-20页
    3.2 沉积层序第20-21页
    3.3 最大熵频谱分析(MESA)原理及INPEFA地层旋回划分技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最大熵频谱分析(MESA)原理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INPEFA测井旋回划分技术第21-23页
    3.4 一间房组高频旋回地层对比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一间房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技术路线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奥陶系层序界面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一间房组顶底面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建立高频旋回地层对比格架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高频旋回地层对比格架中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第30-35页
第4章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第35-49页
    4.1 储集体物性特征第35-36页
    4.2 储集空间特征第36-37页
    4.3 储层类型及特征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洞穴型储层特征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裂缝型储层特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孔洞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裂缝-孔洞型储层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基质测井响应特征第42-43页
    4.4 哈得逊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缝洞型储层评价及分布预测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储层评价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奥陶系储层分布特点第45-49页
第5章 缝洞型储层奥陶系储层精细描述第49-56页
    5.1 岩心储层精细描述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孔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溶洞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断层和裂缝第53页
    5.2 一间房组与鹰山组储层差异性对比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5.3 “串珠状”与“非串珠状“储层对比分析第54-56页
第6章 缝洞型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第56-58页
    6.1 沉积旋回和岩石类型第56-57页
    6.2 断层带控制奥陶系储层的发育和展布第57页
    6.3 多期次岩溶的叠加改造作用第57-58页
第7章 结论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蜀南寒武系含膏碳酸盐岩构造物理模拟及成藏模式
下一篇:饶阳-霸县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