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| ·物种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·模式物种概念 | 第10页 |
| ·生物学物种概念 | 第10页 |
| ·识别物种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·进化物种概念 | 第11页 |
| ·分支物种概念 | 第11页 |
| ·物种分化机制 | 第11-13页 |
| ·异域物种分化 | 第11-12页 |
| ·邻域物种分化 | 第12页 |
| ·同域物种分化 | 第12-13页 |
| ·寄主宗 | 第13页 |
| ·DNA 序列测定 | 第13-14页 |
| ·线粒体及与物种分化关系 | 第14页 |
| ·桃蛀果蛾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桃蛀果蛾学名 | 第14-15页 |
| ·寄主范围与分布 | 第15页 |
| ·生活史 | 第15-16页 |
| ·寄主果实营养价值差异在桃蛀果蛾生活史趋异种的作用 | 第16页 |
| ·滞育 | 第16页 |
| ·桃蛀果蛾同工酶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杂交 | 第17页 |
| ·性信息素 | 第17页 |
| ·桃蛀果蛾寄主宗寄生蜂种类研究 | 第17页 |
| ·桃蛀果蛾产卵部位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桃蛀果蛾寄主宗间形态差异 | 第18页 |
| ·RAPD 研究 | 第18页 |
| ·DNA 序列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4页 |
| ·标本的采集、饲养与保存 | 第19-20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2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0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·基因组DNA 提取 | 第20-21页 |
| ·提取试剂配制 | 第21页 |
| ·DNA 提取步骤 | 第21-22页 |
| ·总DNA 检测 | 第22页 |
| ·线粒体基因组的PCR 扩增 | 第22-24页 |
| ·引物来源 | 第22-23页 |
| ·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纯化和测序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DNA 提取结果及PCR 扩增结果 | 第24-25页 |
| ·基因组总DNA 提取结果 | 第24页 |
| ·PCR 扩增结果 | 第24-25页 |
| ·桃蛀果蛾复合体的COⅠ 与COⅡ 序列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序列组成特征 | 第25页 |
| ·桃蛀果蛾复合体COⅠ 与COⅡ 的遗传距离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桃蛀果蛾系统发育树分析 | 第26页 |
| ·寄生蜂 | 第26-28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28-31页 |
| ·桃蛀果蛾复合体COⅠ 与COⅡ 部分序列比较结果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桃蛀果蛾物种分化机制 | 第29-30页 |
| ·桃蛀果蛾物种分化研究所得启示 | 第30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5页 |
| 附图 | 第35-36页 |
| 致谢 | 第36-37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