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1.1 选题来源 | 第14页 |
1.1.2 选题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2 研究对象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1 国外针对集装箱住宅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国内针对集装箱住宅的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1.4 研究重点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4.1 研究重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3 研究框架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1页 |
1.6 论文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绿色理念及集装箱住宅的特点与发展 | 第22-31页 |
2.1 绿色理念与绿色建筑 | 第22-24页 |
2.1.1 概念的形成与内涵解析 | 第22-23页 |
2.1.2 绿色理念下的住宅设计方向 | 第23-24页 |
2.2 集装箱住宅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2.2.1 国外集装箱住宅发展现状 | 第24-25页 |
2.2.2 国内集装箱住宅发展现状 | 第25-26页 |
2.3 绿色理念下的集装箱住宅改造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| 第26-31页 |
2.3.0 集装箱住宅的绿色特性 | 第26页 |
2.3.1 集装箱住宅改造的绿色原则 | 第26-28页 |
2.3.2 集装箱住宅改造的绿色策略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集装箱住宅的组合形式与空间设计 | 第31-50页 |
3.1 集装箱组合形式与空间设计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2 集装箱住宅箱体组合形式及其应用 | 第32-43页 |
3.2.1 重复单元箱体并联式 | 第33-34页 |
3.2.2 单元箱体串联组合 | 第34-39页 |
3.2.3 相交组合 | 第39-41页 |
3.2.4 悬挑组合 | 第41-42页 |
3.2.5 其他组合形式 | 第42-43页 |
3.3 集装箱住宅室内空间设计 | 第43-48页 |
3.3.1 模块化室内空间 | 第43-46页 |
3.3.2 人性化室内空间 | 第46-48页 |
3.4 拓展空间设计 | 第48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集装箱住宅外围护改造设计 | 第50-65页 |
4.1 集装箱住宅外围护改造设计的原则 | 第50-51页 |
4.2 集装箱住宅外墙改造设计 | 第51-58页 |
4.2.1 外墙保温隔热形式 | 第52-53页 |
4.2.2 集装箱住宅常见内保温隔热系统构造 | 第53-56页 |
4.2.3 常见的集装箱住宅改造保温材料及其性能 | 第56-58页 |
4.3 住宅屋面改造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3.1 屋面热工性能改造 | 第58页 |
4.3.2 自然诱导式屋面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4 住宅门窗改造设计研究 | 第59-63页 |
4.4.1 窗墙比设计与建筑节能 | 第60页 |
4.4.2 门窗洞口位置与室内通风 | 第60-61页 |
4.4.3 窗框与玻璃性能特性 | 第61-63页 |
4.4.4 集装箱住宅门窗洞口改造 | 第6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集装箱住宅绿色施工与产业化 | 第65-76页 |
5.1 集装箱住宅施工的原则 | 第65-66页 |
5.2 集装箱住宅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 | 第66-67页 |
5.3 集装箱住宅的工厂预制化 | 第67-73页 |
5.3.1 集装箱住宅工厂施工标准 | 第68-70页 |
5.3.2 集装箱住宅工厂流线及工艺 | 第70-73页 |
5.4 集装箱住宅的装配式施工 | 第73-7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六章 集装箱住宅实践案例——“迷你墅”设计 | 第76-88页 |
6.1 集装箱住宅改造设计实践 | 第76-78页 |
6.1.1 项目方案介绍 | 第76-77页 |
6.1.2 集装箱住宅案例的室内空间设计 | 第77页 |
6.1.3 集装箱住宅案例外围护改造策略 | 第77-78页 |
6.1.4 集装箱住宅案例的绿色技术应用 | 第78页 |
6.2 舒适度测试与分析 | 第78-86页 |
6.2.1 所处地理与气候环境 | 第79页 |
6.2.2 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第79-86页 |
6.3 实践案例综合评价 | 第86-88页 |
总结 | 第88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95-96页 |
附录 | 第96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