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采油工程论文--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(二次、三次采油)论文

微生物与空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外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内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第二章 微生物与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2.1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微生物驱油优势及存在的局限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势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生物驱油的局限性第18页
    2.3 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 2.4 注空气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第19页
    2.5 微生物与空气驱协同提高采收率机理第19-21页
第三章 氧对微生物驱油的影响实验研究第21-30页
    3.1 微生物作用降低原油粘度实验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微生物的原油降粘实验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2页
    3.2 氧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耗氧率测定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氧对微生物生长速度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微生物的耗氧规律及耗氧率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3.3 氧对微生物脱油效率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-26页
    3.4 微生物与空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方法与实验方案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四章 微生物与空气驱的数值模拟研究第30-61页
    4.1 油层中氧气浓度场分布及安全的最小所需微生物半径计算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油层内微生物耗氧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油层内微生物耗氧的氧浓度分布计算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结论第32页
    4.2 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的数值模拟拟合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模型的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果与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4.3 试验区水驱开发数值模拟研究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概念模型的建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水驱模拟结果第39-43页
    4.4 微生物和空气交替驱数值模拟研究第43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微生物与空气交替驱单因素影响研究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注入参数优化方案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方案优化目标参数的选择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对比方案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微生物和空气协同驱注入方式优选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微生物与空气协同驱推荐方案及效果预测第53-61页
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4页
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64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洋深水恒流变水基钻井液体系构建及性能评价
下一篇:基于数字岩心的砂岩油藏微观剩余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