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0-3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2 商业丙烷脱氢制丙烯过程 | 第11-17页 |
| 1.2.1 Catofin脱氢过程 | 第12-14页 |
| 1.2.2 Oleflex脱氢过程 | 第14-15页 |
| 1.2.3 其他专利的脱氢过程 | 第15-17页 |
| 1.3 丙烷直接脱氢热力学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1.4 丙烷直接脱氢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| 第18-26页 |
| 1.4.1 Pt系催化基研究进展 | 第18-22页 |
| 1.4.2 Cr系催化基研究进展 | 第22-26页 |
| 1.5 丙烷直接脱氢反应和积碳失活机理 | 第26-29页 |
| 1.5.1 丙烷脱氢反应机理 | 第26-27页 |
| 1.5.2 催化剂积碳失活机理 | 第27-29页 |
| 1.6 选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| 第29页 |
| 1.7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| 2 实验总述 | 第31-36页 |
| 2.1 实验药品 | 第31页 |
| 2.2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| 2.3 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 | 第32页 |
| 2.3.1 Al_2O_3纳米片合成 | 第32页 |
| 2.3.2Al_2O_3纳米棒合成 | 第32页 |
| 2.3.3 Al_2O_3空心球合成 | 第32页 |
| 2.4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2-34页 |
| 2.4.1 元素组成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2.4.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(N_2-absorption) | 第33页 |
| 2.4.3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33页 |
| 2.4.4 粉末X射线衍射 | 第33页 |
| 2.4.5 H_2-O_2滴定 | 第33页 |
| 2.4.6 程序升温还原 | 第33-34页 |
| 2.4.7 丙烯程序升温脱附 | 第34页 |
| 2.5 催化活性评价 | 第34-36页 |
| 2.5.1 实验反应装置和步骤 | 第34页 |
| 2.5.2 反应性能计算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2.5.3 催化剂寿命评价 | 第35页 |
| 2.5.4 积碳行为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3 载体对PtSn/Al_2O_3催化剂结构与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| 第36-56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6页 |
| 3.2 PtSn/Al_2O_3催化剂制备 | 第36-37页 |
| 3.3 载体形貌对PtSn/Al_2O_3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3.3.1 载体材料织构表征 | 第37-39页 |
| 3.3.2 载体形貌对PtSn/Al_2O_3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3.4 片状PtSn/Al_2O_3催化剂的组成与性能调变 | 第39-43页 |
| 3.4.1 片状载体性质调变 | 第39-41页 |
| 3.4.2 片状PtSn/Al_2O_3催化剂组分含量调变 | 第41-43页 |
| 3.5 片状PtSn/Al_2O_3催化剂对丙烷脱氢反应抗积碳特性的影响 | 第43-55页 |
| 3.5.1 催化剂织构性质表征 | 第43-45页 |
| 3.5.2 活性相几何结构表征 | 第45-47页 |
| 3.5.3 活性相电子结构表征 | 第47-49页 |
| 3.5.4 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 | 第49-52页 |
| 3.5.5 催化剂积碳行为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4 第二助剂对PtSn/Al_2O_3催化剂结构与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| 第56-64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6页 |
| 4.2 PtSn/Al_2O_3-X催化剂制备 | 第56-59页 |
| 4.2.1 PtSn/Al_2O_3-X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调变 | 第57-59页 |
| 4.3 PtSn基催化剂丙烷脱氢反应中X助剂的抗积碳特性 | 第59-62页 |
| 4.3.1 积碳量 | 第59-60页 |
| 4.3.2 积碳速率 | 第60-61页 |
| 4.3.3 循环再生性能 | 第61-62页 |
| 4.4 第二助剂X对Pt基催化剂结构调变的初步研究 | 第62-63页 |
| 4.4.1 催化剂织构表征 | 第62-63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