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17页 |
1.1 粘虫的发生与危害 | 第12页 |
1.2 昆虫种群遗传变异及多样性研究 | 第12-15页 |
1.2.1 昆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| 第12-13页 |
1.2.2 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种群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1.2.3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3 粘虫近缘种鉴定 | 第15-16页 |
1.3.1 粘虫近缘种概述 | 第15页 |
1.3.2 近缘种的鉴定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粘虫越冬区种群遗传进化分析 | 第17-43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.1 供试虫源 | 第17-18页 |
2.1.2 基因组DNA提取 | 第18页 |
2.1.3 参考基因组的确定 | 第18页 |
2.1.4 酶切方案确定 | 第18-19页 |
2.1.5 实验流程 | 第19页 |
2.1.6 实验建库评估 | 第19-20页 |
2.1.7 信息分析流程 | 第20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42页 |
2.2.1 SLAF标记开发 | 第20-26页 |
2.2.1.1 SLAF标签统计 | 第20-23页 |
2.2.1.2 SNP信息统计 | 第23-25页 |
2.2.1.3 SNP片段的注释 | 第25-26页 |
2.2.2 遗传进化分析 | 第26-33页 |
2.2.2.1 系统聚类分析 | 第26页 |
2.2.2.2 PCA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2.2.3 Fst群体选择分析 | 第29-33页 |
2.2.3 地区特征SNP筛选 | 第33-42页 |
2.3 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4种粘虫近缘种的形态鉴定及COI基因的序列分析 | 第43-52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1.1 标本采集 | 第43页 |
3.1.2 DNA的提取 | 第43页 |
3.1.3 COI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| 第43页 |
3.1.4 序列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1页 |
3.2.1 粘虫及其近缘种成虫形态特征 | 第44-46页 |
3.2.2 测序结果及COI基因序列变异统计 | 第46-48页 |
3.2.3 亲缘关系 | 第48-51页 |
3.3 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全文结论 | 第52-54页 |
4.1 越冬地区粘虫种群遗传结构 | 第52页 |
4.2 粘虫近缘种的形态鉴定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