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校园自修室智能照明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 课题的理论背景 | 第13-16页 |
1.2.1 照明控制技术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2.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 | 第14页 |
1.2.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点 | 第14-16页 |
1.3 照明现状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7页 |
1.5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7-18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自修室照明特性及设计基础 | 第19-29页 |
2.1 视觉特点 | 第19-21页 |
2.1.1 光视感及视觉偏移 | 第19页 |
2.1.2 绝对光阈与绝对灵敏度 | 第19页 |
2.1.3 亮度对比度 | 第19-20页 |
2.1.4 视角与视力 | 第20页 |
2.1.5 视野 | 第20页 |
2.1.6 眩光 | 第20-21页 |
2.1.7 照明目的 | 第21页 |
2.2 照明特性研究 | 第21-23页 |
2.2.1 光通量 | 第21-22页 |
2.2.2 光照强度 | 第22页 |
2.2.3 平均照度 | 第22页 |
2.2.4 光照亮度 | 第22页 |
2.2.5 均匀度 | 第22-23页 |
2.3 灯具选择依据 | 第23页 |
2.4 自修室的照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3-24页 |
2.5 自修室照明主要光源 | 第24-25页 |
2.6 自修室照明节能评价的标准 | 第25-26页 |
2.6.1 LPD限值 | 第25页 |
2.6.2 降低LPD限值的措施 | 第25-26页 |
2.7 高校自修室照明设计的具体方案 | 第26-28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| 第29-44页 |
3.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简介 | 第29-30页 |
3.2 常用智能照明方法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3.3 CAN总线简介 | 第31-32页 |
3.3.1 CAN总线简介 | 第31页 |
3.3.2 CAN总线工作原理 | 第31-32页 |
3.3.3 CAN总线通信特点 | 第32页 |
3.4 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32-37页 |
3.4.1 CAN总线接口电路 | 第32-33页 |
3.4.2 热释红外人体探测电路 | 第33-34页 |
3.4.3 照度探测电路 | 第34-37页 |
3.5 系统软件设计及部分代码 | 第37-40页 |
3.6 人数预测模型建立 | 第40-43页 |
3.6.1 三次样条插值算法 | 第40-41页 |
3.6.2 自然三次样条函数的构造 | 第41页 |
3.6.3 三次样条插值的应用 | 第41-43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自修室的智能照明设计实例 | 第44-49页 |
4.1 自修室的分区 | 第44页 |
4.2 自修室的控制策略 | 第44-46页 |
4.3 自修室智能照明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3.1 几种自修室照明节能改造措施 | 第46页 |
4.3.2 智能照明平面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4 智能照明设计的节能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