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层选煤厂房楼板振动检测与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振动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1 振动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6-17页 |
1.2.2 工业建筑振动研究状况 | 第17-18页 |
1.2.3 建筑允许振动的规范和标准 | 第18-19页 |
1.3 振动控制研究 | 第19-23页 |
1.3.1 工业厂房振动控制研究状况 | 第19-20页 |
1.3.2 振动控制分类 | 第20-23页 |
1.4 研究课题提出 | 第23-24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隔振控制技术 | 第25-37页 |
2.1 隔振控制理论 | 第25页 |
2.2 隔振体系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3 工程中常用的隔振体系 | 第26-30页 |
2.4 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 | 第30-32页 |
2.4.1 无外界激励作用系统的自由振动 | 第31页 |
2.4.2 周期性激励荷载作用下系统受迫振动 | 第31-32页 |
2.5 隔振效用影响因素 | 第32-36页 |
2.5.1 隔振传递比 | 第32-33页 |
2.5.2 刚度对隔振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5.3 阻尼比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选煤工业厂房动力特性检测分析 | 第37-53页 |
3.1 工程概况 | 第37-39页 |
3.2 选煤厂房振动破坏情况 | 第39-41页 |
3.3 选煤厂房受振楼板的动力检测 | 第41-45页 |
3.3.1 振动检测理论 | 第41-42页 |
3.3.2 动力检测仪器 | 第42-43页 |
3.3.3 检测方案 | 第43-44页 |
3.3.4 检测点布置 | 第44-45页 |
3.4 动力检测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2页 |
3.4.1 检测结果 | 第45-51页 |
3.4.2 振动检测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受振楼板有限元分析 | 第53-68页 |
4.1 有限元分析步骤 | 第53-54页 |
4.2 ANSYS软件功能和模块结构 | 第54-55页 |
4.2.1 ANSYS主要分析主要功能 | 第54页 |
4.2.2 软件组成模块 | 第54-55页 |
4.3 ANSYS模态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3.1 模态分析理论和模态提取计算原理 | 第55-56页 |
4.3.2 ANSYS软件模态提取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4 建立有限元模型和静力分析 | 第57-62页 |
4.4.1 建立有限元模型 | 第57-60页 |
4.4.2 整体结构模型静力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5 受振楼板模态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楼板结构谐响应分析 | 第68-80页 |
5.1 引言 | 第68页 |
5.2 ANSYS谐响应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2.1 谐响应分析理论 | 第68-69页 |
5.2.2 谐响应分析方法 | 第69页 |
5.2.3 扰动荷载确定 | 第69-70页 |
5.3 谐响应分析结果 | 第70-74页 |
5.4 楼板层隔振控制方案 | 第74-79页 |
5.4.1 新型隔振方案确定 | 第74页 |
5.4.2 新型隔振体系选取 | 第74-75页 |
5.4.3 改进隔振体系后楼板谐响应分析 | 第75-7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结论 | 第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作者在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