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不同减震形式下大底盘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3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2 不规则结构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大底盘双塔结构概述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构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受力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大底盘双塔结构的使用现状第21-23页
    1.4 隔震技术概述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情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隔震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隔震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1.5 耗能支撑减震技术概述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耗能支撑减震的概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耗能支撑减震的研究与运用第28-29页
    1.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-30页
第二章 大底盘双塔隔震体系的构成与力学分析第30-50页
    2.1 大底盘双塔隔震体系的构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大底盘双塔隔震体系的组成部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隔震支座的类型划分第31-32页
    2.2 隔震体系概念设计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概念设计阶段的隔震结构运动方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概念设计中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解的意义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隔震层总体刚度估算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用隔震技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第35-37页
    2.3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分析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叠合橡胶支座的基本组成部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的假定条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橡胶支座的等效粘滞阻尼比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橡胶支座的屈曲荷载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隔震支座在SAP2000中的实现形式第42-43页
    2.4 大底盘双塔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学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一般层间隔震结构动力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大底盘双塔层间隔震结构动力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建立大底盘双塔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大底盘双塔层间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理论第48-4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三章 结构耗能支撑的设计及动力分析第50-60页
    3.1 耗能支撑结构的构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耗能支撑结构的组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耗能支撑结构的类型划分第51-52页
    3.2 耗能支撑结构的减震设计要点第52-53页
    3.3 耗能支撑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粘滞阻尼器的特性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粘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耗能支撑减震结构的动力学研究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四章 隔震体系与耗能支撑联合结构的建模研究第60-73页
    4.1 计算模型及基本参数介绍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型结构的建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确定隔震支座的参数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确定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参数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确定耗能支撑的材料参数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确定分析荷载第65-66页
    4.2 大底盘双塔隔震与耗能支撑联合结构的建模第66-69页
    4.3 分析地震波的选取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选取地震波的原则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地震波的选取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地震波的调整第7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五章 大底盘双塔隔震与耗能支撑联合结构地震分析第73-106页
    5.1 结构的模态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结构的自振周期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结构的振型特性比较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5.2 结构在水平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第77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结构的位移反应比较分析第78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构的剪力反应比较分析第96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所建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数据对比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05-106页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06-10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06-10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07-108页
参考文献第108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短肢剪力墙抗震设计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
下一篇:多层选煤厂房楼板振动检测与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