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缩略语表(Abbreviation) | 第11-12页 |
前言 | 第12-20页 |
1. 禽痘病毒的致病性及疾病诊断 | 第12-15页 |
1.1 宿主 | 第13页 |
1.2 传播途径 | 第13页 |
1.3 临床症状 | 第13-14页 |
1.4 实验室诊断 | 第14-15页 |
2. APVs分子生物学特性 | 第15-17页 |
2.1 APVs基因组结构 | 第15页 |
2.2 APVs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2.3 APVs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| 第16-17页 |
3 细胞增生信号通路研究 | 第17-20页 |
3.1 EGF和EGFR | 第17-18页 |
3.2 MAPK信号通路 | 第18页 |
3.3 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 | 第18-20页 |
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5页 |
1 试验材料 | 第21-25页 |
1.1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1页 |
1.2 主要试剂 | 第21-22页 |
1.3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2-23页 |
1.4 病毒来源 | 第23-24页 |
1.5 实验动物 | 第24页 |
1.6 实验所用引物 | 第24-25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25-35页 |
2.1 病毒的增殖 | 第25页 |
2.2 EID50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3 APV-P4b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| 第25-30页 |
2.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30页 |
2.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多克隆抗体 | 第30-31页 |
2.6 动物试验 | 第31页 |
2.7 不同组织中病毒的检测—PCR | 第31页 |
2.8 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动态观察 | 第31-32页 |
2.9 APVs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与定位--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| 第32页 |
2.10 皮肤组织中EGFR、RAF、Cyclin D1基因表达量的测定――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32-35页 |
结果 | 第35-55页 |
1. APV-P4b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| 第35-37页 |
1.1 PCR扩增目的片段 | 第35页 |
1.2 原核表达蛋白APV-P4b的SDS-PAGE鉴定 | 第35-37页 |
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2.1 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| 第37页 |
2.2 免疫组化检测多克隆抗体结果 | 第37-38页 |
3 鸡胚接种结果 | 第38-41页 |
3.1 CAM组织学观察结果 | 第38-40页 |
3.2 EID50测定结果 | 第40-41页 |
4.动物实验结果 | 第41-55页 |
4.1 不同组织中病毒检测--PCR检测结果 | 第41页 |
4.2 HN-1210和HN-1308株APV感染雏鸡的临床表现与眼观病变 | 第41-44页 |
4.3 HN-1210和HN-1308株APV感染雏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| 第44-48页 |
4.4 APV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―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 | 第48-50页 |
4.5 皮肤组织中EGFR、Raf、CyclinD1的mRNA表达量测定――RT-qPCR检测结果 | 第50-55页 |
讨论 | 第55-58页 |
1 HN-1210和HN-1308株APV的增殖 | 第55页 |
2 动物模型 | 第55-56页 |
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| 第56-57页 |
4 EGF/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PV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