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电力系统主要的仿真分析软件 | 第11-12页 |
1.2.2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电力系统仿真模型比较及转换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PSASP与PSS/E潮流及暂态模型分析比较 | 第16-37页 |
2.1 PSASP与PSS/E潮流模型比较 | 第16-19页 |
2.1.1 交流节点类型 | 第16-17页 |
2.1.2 变压器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1.3 交流线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2 同步发电机模型 | 第19-21页 |
2.3 励磁调压器模型 | 第21-24页 |
2.4 调速器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5 负荷模型 | 第25-29页 |
2.6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| 第29-3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元模式支持下的多平台电力系统仿真模型转换 | 第37-43页 |
3.1 基于元模式的模型转换策略 | 第37-39页 |
3.1.1 基于元模式的模型转换思想 | 第37-39页 |
3.1.2 基于元模式的模型转换流程 | 第39页 |
3.2 PSASP与PSS/E模型转换的实现 | 第39-42页 |
3.2.1 模式库的形成及实现方式 | 第39-40页 |
3.2.2 模型转换程序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模型转换算例仿真验证 | 第43-50页 |
4.1 潮流模型转换仿真验证 | 第43-44页 |
4.2 暂态模型转换仿真验证 | 第44-49页 |
4.2.1 单模型仿真验证 | 第44-46页 |
4.2.2 基于CEPRI-36节点系统的多模型仿真验证 | 第46-4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5.1 结论 | 第50-51页 |
5.2 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