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估及机理初探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9-16页 |
一、一般资料 | 第9-10页 |
二、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(一)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(二)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三、纳入标准 | 第10页 |
四、排除标准 | 第10页 |
五、治疗方法 | 第10-11页 |
(一) 药物及用药方法 | 第10-11页 |
(二) 观察方法及疗程 | 第11页 |
六、观察指标 | 第11-12页 |
(一) 瘙痒程度 | 第11-12页 |
(二) 风团大小 | 第12页 |
(三) 风团数目 | 第12页 |
(四) 风团持续时间 | 第12页 |
(五) 发作次数 | 第12页 |
(六) 病情轻重标准 | 第12页 |
七、疗效判定 | 第12-13页 |
八、不良反应观察 | 第13页 |
九、复发情况观察 | 第13页 |
十、统计学处理 | 第13-14页 |
十一、结果 | 第14-16页 |
(一)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| 第14页 |
(二)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| 第14页 |
(三)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| 第14页 |
(四) 两组复发率比较 | 第14-16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6-18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16页 |
(一)动物 | 第16页 |
(二) 药物 | 第16页 |
(三) 试剂 | 第16页 |
(四) 仪器 | 第16页 |
二、实验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 模型建立 | 第16-17页 |
(二) 观察指标 | 第17页 |
三、实验结果 | 第17-18页 |
讨论 | 第18-37页 |
一、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| 第18-23页 |
(一) 古代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| 第18-21页 |
(二) 现代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| 第21-23页 |
二、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| 第23-28页 |
(一) 病因 | 第23-25页 |
(二) 发病机理 | 第25-26页 |
(三) 治疗进展 | 第26-28页 |
三、立法依据 | 第28-29页 |
四、方药分析 | 第29-34页 |
(一) 组方特点 | 第29-31页 |
(二) 单味药药理学研究 | 第31-34页 |
五、研究结果分析 | 第34页 |
(一)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4页 |
(二)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4页 |
六、作用机理的探讨 | 第34-36页 |
(一) 抗过敏 | 第34-35页 |
(二) 调节免疫 | 第35页 |
(三) 抗炎 | 第35页 |
(四) 抗病原微生物 | 第35页 |
(五) 利尿作用 | 第35页 |
(六) 止痒 | 第35-36页 |
七、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2页 |
综述 | 第42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1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