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8-28页 |
2.1 融资约束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 融资约束衡量方式 | 第19-22页 |
2.2.1 股利支付率 | 第19页 |
2.2.2 公司规模 | 第19页 |
2.2.3 利息保障倍数 | 第19-20页 |
2.2.4 Kaplan-Zingales的度量标准(KZ指数) | 第20页 |
2.2.5 Cleary的度量标准(ZFC指数) | 第20-21页 |
2.2.6 Whited-Wu的度量标准(WW指数) | 第21页 |
2.2.7 Hadlock-Pierce的度量标准(HP指数,也称SA指数) | 第21-22页 |
2.2.8 其他指标 | 第22页 |
2.3 融资约束与现金流敏感性 | 第22-25页 |
2.3.1 投资-现金流敏感性 | 第22-24页 |
2.3.2 现金-现金流敏感性 | 第24-25页 |
2.4 资产出售与融资约束 | 第25-26页 |
2.5 文献述评 | 第26-28页 |
3 资产出售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8-32页 |
3.1 资产出售概念及本文界定 | 第28-30页 |
3.1.1 资产出售的基本概念 | 第28-29页 |
3.1.2 资产出售的相关理论 | 第29-30页 |
3.1.3 本文研究对资产出售概念的界定 | 第30页 |
3.2 融资约束的含义及本文的研究选择 | 第30-32页 |
3.2.1 融资约束的含义 | 第30页 |
3.2.2 本文对融资约束的研究选择 | 第30-32页 |
4 研究设计 | 第32-38页 |
4.1 研究假设 | 第32-35页 |
4.1.1 关于融资约束与现金-现金流敏感性的假设 | 第32页 |
4.1.2 关于资产出售缓解融资约束的假设 | 第32-33页 |
4.1.3 关于不同股权性质融资约束差异的假设 | 第33-34页 |
4.1.4 关于不同经济时期融资约束差异的假设 | 第34-35页 |
4.2 理论模型构建 | 第35页 |
4.3 变量解释 | 第35-36页 |
4.4 样本选择 | 第36-38页 |
5 实证研究和分析 | 第38-58页 |
5.1 描述性统计 | 第38-41页 |
5.1.1 全样本描述 | 第38页 |
5.1.2 按照资产出售分组的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38-39页 |
5.1.3 按照股权性质不同分组的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39-40页 |
5.1.4 按照经济周期分组的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40-41页 |
5.2 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3 回归分析 | 第42-51页 |
5.3.1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-现金流敏感性的实证研究(假设一) | 第43-44页 |
5.3.2 资产出售对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(假设二) | 第44-46页 |
5.3.3 不同股权性质的融资约束实证研究(假设三) | 第46-48页 |
5.3.4 不同经济时期的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(假设四) | 第48-51页 |
5.4 稳健性检验 | 第51-58页 |
6 研究结论 | 第58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58-59页 |
6.2 研究启示 | 第59-61页 |
6.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