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发展、成因及本质 | 第14-16页 |
2.1.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发展 | 第14页 |
2.1.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 | 第14-15页 |
2.1.3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 | 第15-16页 |
2.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性质 | 第16-17页 |
2.2.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| 第16页 |
2.2.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 | 第16-17页 |
2.3 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 | 第17-19页 |
3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立法 | 第19-25页 |
3.1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 | 第19-21页 |
3.1.1 国际联盟主持签署的《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》 | 第19页 |
3.1.2 联合国主持签署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 | 第19-20页 |
3.1.3 普遍性国际组织主持制定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 | 第20-21页 |
3.2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域性条约 | 第21-22页 |
3.3 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各国立法 | 第22-25页 |
3.3.1 美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 | 第22-23页 |
3.3.2 俄罗斯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 | 第23-25页 |
4 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概况 | 第25-35页 |
4.1 我国加入的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 | 第25页 |
4.2 我国关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概况 | 第25-29页 |
4.2.1 1997年刑法典涉及恐怖犯罪的相关规定 | 第26页 |
4.2.2 《刑法修正案(三)》对涉及恐怖犯罪的进展 | 第26-27页 |
4.2.3 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对涉及恐怖犯罪的完善 | 第27-29页 |
4.2.4 新《反恐怖主义法》对恐怖犯罪的规定 | 第29页 |
4.3 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不足 | 第29-35页 |
4.3.1 宪法中尚未明确规定国际反恐义务 | 第29-30页 |
4.3.2 未能与国际反恐立法有效衔接 | 第30-32页 |
4.3.3 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尚不完善 | 第32-33页 |
4.3.4 我国反恐国际合作力度不够 | 第33-35页 |
5 国际反恐视角下我国反恐法律体系的完善 | 第35-42页 |
5.1 宪法中强调国际反恐义务 | 第35页 |
5.2 促进国际立法国内化 | 第35-37页 |
5.2.1 增设劫持人质罪 | 第36页 |
5.2.2 增设海盗罪 | 第36-37页 |
5.2.3 增设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 | 第37页 |
5.3 完善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 | 第37-39页 |
5.3.1 建立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别侦查、证据制度 | 第37-38页 |
5.3.2 赋予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 | 第38-39页 |
5.3.3 完善管辖权 | 第39页 |
5.3.4 完善审判程序 | 第39页 |
5.4 加强国际间合作,落实国际反恐义务 | 第39-42页 |
5.4.1 在宪法中完善国际反恐合作的规定 | 第39-40页 |
5.4.2 在刑事程序法中完善国际反恐合作的规定 | 第40-41页 |
5.4.3 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国际合作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