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唐代乐伎诗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绪论第10-13页
 (一) 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1-13页
一、唐代乐伎与乐伎诗概述第13-25页
 (一) 乐伎溯源第13-14页
 (二) 唐代乐伎及乐伎诗创作的一般情况第14-16页
 (三) 唐代乐伎诗的兴盛原因第16-20页
  1. 统治阶级的喜好与提倡第16-17页
  2. 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第17-18页
  3. 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第18-19页
  4. 文学观念的变化第19-20页
 (四) 唐代乐伎诗的嬗变第20-25页
  1. 初唐的乐伎诗第20-21页
  2. 盛唐的乐伎诗第21-23页
  3. 中晚唐的乐伎诗第23-25页
二、唐诗中的乐伎形象第25-37页
 (一) 作为被同情者出现的乐伎第25-28页
  1. 地位卑贱,毫无人生自由第25-27页
  2. 命如草芥,生命没有保障第27-28页
 (二) 作为“人”出现的乐伎第28-32页
  1. 笃情守义第28-29页
  2. 追求自由第29-31页
  3. 情感丰富第31-32页
 (三) 作为抒情载体出现的乐伎第32-37页
  1. 借乐伎抒写人生理想第32-34页
  2. 借乐伎抨击社会不平第34-35页
  3. 借乐伎寄寓人世沧桑第35-37页
三、乐伎的诗歌创作第37-47页
 (一) 唐代乐伎诗歌创作的大致情况第37-38页
 (二) 乐伎诗作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第38-47页
  1. 表现凄苦身世第38-40页
  2. 歌唱自由爱情第40-42页
  3. 笔融细腻,情深词婉第42-43页
  4. 拟男倾向第43-47页
四、唐代乐伎诗的意义和价值第47-56页
 (一) 丰富了唐诗的题材第47-48页
 (二) 反映了唐诗的传播情况第48-51页
 (三) 展示了唐代乐舞文学的创作状况第51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:唐代乐伎诗作概览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元好问对北宋诗学的继承和发展
下一篇: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--以文学散文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