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三个发育阶段和两种温度条件下水稻种子活力QTL定位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缩略词及其中英文对照第10-11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25页
    1 数量性状的定位研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QTL定位原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QTL定位过程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水稻数量性状定位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2 水稻种子活力相关性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水稻种子活力性状QTL定位研究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水稻种子活力的调控机制第22-23页
    3 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 不同发育阶段水稻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第25-43页
    2.1 材料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田间种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种子活力鉴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数据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QTL作图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混池法(BSA)验证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优异亲本组合预测第27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种子活力表型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子活力加性QTLs定位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加性QTL与发育阶段互作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上位性QTLs及其与发育阶段互作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BSA法验证QTL位点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优异亲本杂交组合预测第36-38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种子活力特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种子活力QTLs鉴定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含优异位点RILs家系育种利用第41-43页
第三章 两种温度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速度QTL定位第43-59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田间种植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种子活力的鉴定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种子活力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数据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基因型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第47页
    3.2 结果分析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亲本和回交群体种子活力表型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速度的QTL检测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qSI11.1的精细定位第54-55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稻种子活力特性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稻发芽速度QTLs检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qSI11.1的精细定位第58-59页
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75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作物专用AM真菌筛选及其防病促生及改善品质的功能分析
下一篇:大豆在铝毒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下qRT-PCR内参基因的评估及耐铝毒候选基因GmZFP3的功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