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燃气轮机(燃气透平)论文--压气机部分论文

轴流压气机失稳分析与监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压气机流动失稳机理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稳定裕度与喘振边界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喘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旋转失速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喘振与旋转失速监测策略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压气机流动失稳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3页
第2章 轴流压气机运行监测系统设计第23-4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轴流压气机实验台简介第23-24页
    2.3 轴流压气机运行监测系统硬件设计第24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传感器/变送器选择及布置位置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工控机及模数转换装置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稳压电源及抗干扰系统第33-34页
    2.4 轴流压气机运行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设计原则与总体方案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实验初始参数设置及依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轴流压气机运行监测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第37-40页
    2.5 轴流压气机失稳实验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诱导失稳实验方案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实验过程第40-4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3章 失稳频谱特征及监测方法第43-6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3页
    3.2 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第4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瞬态干扰值的产生及其滤除算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号的截断、泄露及窗函数算法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滤波处理和算法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傅里叶变换(Fourier Transform)原理第52-54页
    3.3 压气机失稳信号频谱分析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动态信号在节流阀开度为 90°时的频谱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动态信号在节流阀开度为 80°~30°间的频谱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动态信号在节流阀开度为 20°/10°的频谱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压气机失稳过渡阶段动态压力信号研究第61-62页
    3.4 失稳预测阈值的选取第62-6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4-67页
第4章 失稳时域信号统计特征分析及监测方法第67-8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7页
    4.2 时域信号数据预处理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小波函数滤波器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Kalman滤波器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滤波方法的确定第69-74页
    4.3 基于联合统计参数的失稳信号特征评定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动态过程信号的自协方差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动态过程信号的统计方差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一次性处理数据个数的选择第77-78页
    4.4 几种失稳统计参数的对比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动态过程信号的峭度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动态过程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动态过程信号的自相关系数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对于喘振与旋转失速监测的区别第83-84页
    4.5 失稳预测阈值选取第84-85页
    4.6 频谱与统计参数分析方法的对比第85-8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86-87页
第5章 喘振放气控制策略设计第87-9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7页
    5.2 级后放气控制系统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级后放气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级后放气控制系统实现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 5.3 喘振控制系统实验验证第90-9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结论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5页
致谢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下焊接机器人实验样机研制与焊接工艺研究
下一篇:介孔MgO及MgFe2O4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