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生物演化与力学 | 第10页 |
1.2 人类起源理论简介 | 第10-16页 |
1.2.1 树栖四手类祖先 | 第12-13页 |
1.2.2 陆栖四足类祖先 | 第13页 |
1.2.3 长臂小猿类祖先 | 第13页 |
1.2.4 细树枝采食假说 | 第13-14页 |
1.2.5 长跑狩猎 | 第14页 |
1.2.6 节约能量 | 第14-15页 |
1.2.7 其他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2.8 化石证据 | 第16页 |
1.3 著名古人类化石介绍 | 第16-19页 |
1.3.1 阿尔法南方古猿Lucy | 第16-17页 |
1.3.2 汤恩幼儿Taung child | 第17-19页 |
1.4 分子生物学与人类起源理论 | 第19页 |
1.5 本文研究目的,内容,意义 | 第19-22页 |
2 人猿臂行简易摆频率极值分析 | 第22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2-23页 |
2.2 人猿臂行摆动方式演化与耦合共振 | 第23-32页 |
2.2.1 力学模型---耦合双球线摆微分方程 | 第24-25页 |
2.2.2 小角度简谐摆动频率 | 第25-26页 |
2.2.3 系统(图 2.3)小角度摆动频率及其对支点拉力的极值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2.4 考虑初速度的简谐摆小角度摆动频率极值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 大角度摆动频率极值分析 | 第32-36页 |
2.3.1 初始摆动角确定的频率极值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3.2 相等重心下降高度频率极值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总结 | 第36-38页 |
3 人猿臂行复摆模型摆频极值分析 | 第38-70页 |
3.1 前言 | 第38页 |
3.2 古人体模型(参考南方古猿)及其小角度摆动解析解 | 第38-48页 |
3.2.1 微分方程 | 第40-45页 |
3.2.2 体型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3 古人(南方古猿露西为参考)大角度摆动数值解 | 第48-51页 |
3.3.1 微分方程 | 第48-50页 |
3.3.2 体型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4 人体脊椎S曲线形成与步行姿势 | 第51-53页 |
3.5 长臂猿单臂摆动简易杆模型 | 第53-66页 |
3.5.1 模型以及假设 | 第54-57页 |
3.5.2 简化模型分析 | 第57-61页 |
3.5.3 长臂猿小角度摆动频率分析 | 第61-64页 |
3.5.4 长臂猿大角度摆动频率分析 | 第64-66页 |
3.6 现代人身体结构测量 | 第66-68页 |
3.7 本章总结 | 第68-70页 |
4 人类直立行走起源力学分析与化石证据 | 第70-132页 |
4.1 引言 | 第70-80页 |
4.1.1 直立行走起源理论简介及本文假说 | 第70-71页 |
4.1.2 动物生存两个重要因素----速度和能量 | 第71-72页 |
4.1.3 树栖时期人类祖先的运动方式推测 | 第72-74页 |
4.1.4 双臂摆动介绍及其困难与进化对策 | 第74-80页 |
4.1.5 振浪飞摆飞行距离 | 第80页 |
4.2 双臂摆荡力学分析与古人类化石证据 | 第80-102页 |
4.2.1 上肢(手掌,拇指,上肢长,手腕,肩胛骨,锁骨) | 第80-87页 |
4.2.2 躯干(颈部,第七颈椎棘突,胸肋骨,胸椎,腰椎) | 第87-94页 |
4.2.3 下肢(髋部,膝,股骨,胫骨,足弓,跟腱,拇趾) | 第94-100页 |
4.2.4 其他(颈肋综合症,内耳结构,跟腱) | 第100-102页 |
4.3 灵长类上下肢比例与行走方式 | 第102-105页 |
4.4 人类狩猎能力与双臂飞摆的关系 | 第105-112页 |
4.4.1 颌骨,犬齿,大脑形态与两足行走狩猎的关系 | 第105-107页 |
4.4.2 狩猎攻击动作与双臂振浪前摆关系 | 第107-109页 |
4.4.3 人类拿握武器或其他工具的方式与双臂摆的关系 | 第109-111页 |
4.4.4 人类肩胛骨形态与投掷,击打的力度和精准度关系 | 第111-112页 |
4.5 数值模拟----人类能够由半直立姿势对抗重力作用慢慢直立起来吗? | 第112-114页 |
4.6 对恩格斯著作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》简单评论 | 第114-115页 |
4.7 古人类骨骼化石力学性能预测与人类起源理论验证 | 第115-126页 |
4.7.1Mori-Tanaka方法简介: | 第116-117页 |
4.7.2 迭代Mori-Tanaka方法 | 第117-118页 |
4.7.3 算例与验证 | 第118-120页 |
4.7.4 仅考虑平均应力的迭代Mori-Tanaka方法 | 第120页 |
4.7.5 算例与验证 | 第120-123页 |
4.7.6 横观各向同性与正交各向异性松质骨材料力学性能预测 | 第123-126页 |
4.8 总结与讨论 | 第126-132页 |
5 总结和展望 | 第132-134页 |
5.1 总结 | 第132页 |
5.2 展望 | 第132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6页 |
附录 | 第146-153页 |
A. 著名古人类化石简介 | 第146-151页 |
B.人类进化树 | 第151-153页 |
C.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