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

Android隐私泄露检测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论文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组织结构第13-16页
第2章 Android隐私泄露检测相关技术背景介绍第16-3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2.2 Android平台相关知识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ndroid平台的体系框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Android应用组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Android安全机制第20-22页
    2.3 Android应用逆向分析技术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Android应用安装包结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ndroid逆向分析工具第23-24页
    2.4 Android隐私泄露检测主要技术及研究现状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Android隐私泄露方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隐私泄露动态检测技术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隐私泄露静态检测技术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其他隐私泄露检测技术第28-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3章 基于LSSVM多类分类的隐私源与隐私泄漏点采集技术第32-4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SVM理论基础介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线性分类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线性分类及核函数第34-35页
    3.3 隐私源与隐私泄露点定义与特征描述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隐私源与隐私泄露点定义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隐私源与隐私泄露点特征描述第37-39页
    3.4 基于LSSVM多类分类算法的隐私源和隐私泄露点采集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LSSVM多类分类算法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隐私源和隐私泄露点采集模型框架设计第42-44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实验方案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结果第45-4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基于优化Warshall算法的隐私泄露检测技术第48-6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4.2 隐私泄露路径检测相关定义第48-49页
    4.3 基于优化Warshall算法的隐私泄露路径的检测第4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检测模型框架设计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APK反编译及XML解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API调用关系图构建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smali语法描述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构建API调用关系图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Warshall算法的优化与改进第56-60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验方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结果第61-6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结论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windows平台的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Android恶意软件行为检测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