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引言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关于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关于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的结构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1.3.1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3.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3 创新点 | 第14页 |
2 科技创新与税收政策关系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4-24页 |
2.1 科技创新的相关经济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2.1.1 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 | 第14页 |
2.1.2 科技创新理论的发展 | 第14-18页 |
2.2 税收政策和科技创新关系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2.1 税收政策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外部性、公共性 | 第18-19页 |
2.2.2 税收政策和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 | 第19页 |
2.2.3 税收政策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 | 第19页 |
2.3 税收政策激励科技创新的机理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3.1 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方向的引导作用 | 第19-20页 |
2.3.2 税收政策对创业主体风险偏好会产生影响 | 第20-22页 |
2.3.3 税收政策可以影响科技创新的成本和收益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科技创新模式及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| 第24-32页 |
3.1 研究科技创新模式的意义 | 第24页 |
3.2 科技创新模式的分类 | 第24-27页 |
3.2.1 根据推动科技创新的动机进行分类 | 第24页 |
3.2.2 根据科技创新方式来分类 | 第24-27页 |
3.3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3.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3.2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| 第31-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页 |
4 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现行税收政策分析 | 第32-38页 |
4.1 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现行税收政策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1.1 对自主原发式科技创新模式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3-34页 |
4.1.2 对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模式优惠政策 | 第34页 |
4.1.3 对整合集成式创新模式优惠政策 | 第34页 |
4.1.4 对协同创新模式优惠政策 | 第34-35页 |
4.2 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现行税收政策评析 | 第35-38页 |
4.2.1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系统性税收体系尚待完善 | 第35-36页 |
4.2.2 税收政策的优惠面较窄、措施和创新模式结合不够匹配灵活 | 第36页 |
4.2.3 税收优惠政策和现行税制模式不匹配 | 第36-37页 |
4.2.4 针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较少 | 第37-38页 |
4.2.5 科技创新的税收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| 第3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8页 |
5 激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国际借鉴 | 第38-45页 |
5.1 促进自主原发性创新方面 | 第39-40页 |
5.1.1 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的税收政策 | 第39页 |
5.1.2 加计扣除的税收政策 | 第39页 |
5.1.3 税收抵免的税收政策 | 第39-40页 |
5.1.4 建立技术研发准备金制度的税收政策 | 第40页 |
5.1.5 减税和退税的税收政策 | 第40页 |
5.2 促进技术引进、消化吸收、再创新方面 | 第40-41页 |
5.3 促进整合集成式创新方面 | 第41页 |
5.4 促进协同创新方面 | 第41-42页 |
5.4.1 企业和大学、科研机构合作方面 | 第41-42页 |
5.4.2 创投企业方面 | 第42页 |
5.5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 | 第42页 |
5.6 国际上鼓励科技创新政策的特点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6.1 注重结合本国国情采取相应灵活的优惠方式 | 第42-43页 |
5.6.2 税收支持对象广、环节全、涉及范围广 | 第43页 |
5.7 对我国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启迪和借鉴 | 第43-45页 |
5.7.1 税收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我国国情,要有中国特色 | 第43-44页 |
5.7.2 采取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 | 第44页 |
5.7.3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 | 第44-45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45页 |
6 对不同科技创新模式税收政策的建议 | 第45-53页 |
6.1 我国激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5-47页 |
6.1.1 量力适度原则 | 第45-46页 |
6.1.2 风险和优惠相匹配原则 | 第46页 |
6.1.3 一般优惠和特殊优惠相结合原则 | 第46页 |
6.1.4 优惠政策的协调原则 | 第46页 |
6.1.5 坚持税收优惠法治原则 | 第46-47页 |
6.1.6 中小企业优先的原则 | 第47页 |
6.2 针对不同科技创新模式特性的税收政策具体建议 | 第47-49页 |
6.2.1 针对自主原发性创新模式 | 第47页 |
6.2.2 针对引进-吸收消化-再创新模式 | 第47-48页 |
6.2.3 针对整合集成式创新模式 | 第48页 |
6.2.4 针对协同创新模式 | 第48-49页 |
6.3 不同科技创新模式共同适用的税收政策具体建议 | 第49-53页 |
6.3.1 加大对科技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| 第49页 |
6.3.2 增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 | 第49-51页 |
6.3.3 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方面的制度建设 | 第51-53页 |
7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