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供水管网DMA的建立与小区总分表差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1.2.1 管网漏损检测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外漏损控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.3 DMA技术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DMA建立 | 第20-30页 |
2.1 DMA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1.1 DMA的概念与分类 | 第20页 |
2.1.2 DMA的设计目标 | 第20页 |
2.1.3 DMA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1.4 DMA的设计标准 | 第21-22页 |
2.2 国内外DMA建立的案例 | 第22-27页 |
2.2.1 国外DMA建立的案例 | 第22-24页 |
2.2.2 国内DMA建立的案例 | 第24-26页 |
2.2.3 国内外DMA建立的经验总结 | 第26-27页 |
2.3 应用实例 | 第27-29页 |
2.3.1 小区情况介绍 | 第27-28页 |
2.3.2 DMA小区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小区总分表差控制研究 | 第30-51页 |
3.1 夜间流量分析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 最小夜间流量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2.1 最小夜间流量的构成 | 第31页 |
3.2.2 用户夜间用水量 | 第31-32页 |
3.2.3 背景漏损 | 第32-33页 |
3.2.4 爆管 | 第33-34页 |
3.2.5 最小夜间流量的应用 | 第34-35页 |
3.3 小区总分表差控制研究 | 第35-38页 |
3.3.1 小区总分表差构成 | 第35-36页 |
3.3.2 真实漏损 | 第36页 |
3.3.3 表观漏损 | 第36-37页 |
3.3.4 小区总分表差分析 | 第37页 |
3.3.5 采取控制措施 | 第37-38页 |
3.3.6 评估控制效果 | 第38页 |
3.3.7 估算小区真实漏损和表观漏损 | 第38页 |
3.3.8 确定最小夜间流量的基准值 | 第38页 |
3.4 应用实例 | 第38-50页 |
3.4.1 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4.2 采取控制措施 | 第40-41页 |
3.4.3 降漏效果 | 第41-42页 |
3.4.4 估算小区真实漏损和表观漏损 | 第42-47页 |
3.4.5 最小夜间流量的基准值 | 第47-49页 |
3.4.6 C区DMA漏损控制效益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