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二) 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(一)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物业管理行业中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25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22页 |
(一) 物业管理 | 第16-17页 |
(二)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主客体 | 第17-20页 |
(三) 物业管理行业中政府监管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二、相关理论 | 第22-25页 |
(一) 公共治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(二)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3页 |
(三) 公共利益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沈阳市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5-31页 |
一、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现状的描述 | 第25-27页 |
(一) 沈阳市物业管理行业基本情况 | 第25-27页 |
(二) 沈阳市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二、沈阳市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(一) 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可依据的行业制度可实践性低 | 第27-28页 |
(二) 物业管理行业里缺少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| 第28-30页 |
(三) 政府缺少长效监督机制 | 第30页 |
(四) 政府未公开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的档案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沈阳市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1-37页 |
一、物业管理行业缺少政府部门有效的监督、指导 | 第31-32页 |
(一) 法制法规不完善 | 第31页 |
(二) 物业管理部门与业主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 | 第31-32页 |
(三) 对从事物业服务行业人员缺少及时有效地监督管理 | 第32页 |
二、物业管理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 | 第32-35页 |
(一) 物业服务企业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 | 第32-33页 |
(二) 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类型定位不够准确 | 第33-34页 |
(三) 对于社会媒体,政府没有起到正面宣传作用 | 第34-35页 |
三、政府监督及行业自律机制不足 | 第35-36页 |
(一) 政府监督有限 | 第35页 |
(二) 行业自律监督缺位 | 第35-36页 |
(三) 业主委员会监督的混乱与不可实践性 | 第36页 |
四、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档案建立尚在起步阶段无法公开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改进沈阳市物业管理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| 第37-40页 |
一、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 | 第37-38页 |
(一) 应加强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的贯彻和落实 | 第37页 |
(二) 实行行业自律管理 | 第37页 |
(三) 完善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| 第37-38页 |
二、物业管理行业需尽快转型升级 | 第38-39页 |
(一) 物业管理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| 第38页 |
(二) 政府应向社会加大对物业服务行业的正面引导 | 第38-39页 |
(三) 根据市场供给需求情况确定收费标准 | 第39页 |
三、建立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督机制 | 第39页 |
四、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附录 | 第41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8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