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论文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--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

恩格斯婚姻思想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的研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恩格斯婚姻思想的研究第18-2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难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创新点第23-2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现象分析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数据分析法第24页
    1.5 研究主体的界定及总体状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主体的界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主体的总体状况第24-27页
第2章 理论考察:恩格斯的婚姻思想第27-34页
    2.1 恩格斯婚姻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恩格斯婚姻思想的早期阶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恩格斯婚姻思想的发展阶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恩格斯婚姻思想的成熟阶段第28页
    2.2 恩格斯婚姻思想的唯物史辩证观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婚姻道德具有同一性与差异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婚姻关系具有两面性和历史必然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辩证地看待唯物史观对婚姻的阐释第30页
    2.3 恩格斯对未来婚姻展望的主要内容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婚姻的基础是爱情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互爱是婚姻的缔结前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专一是婚姻的道德保证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持久是婚姻的发展要求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离婚自由但不任性第33-34页
第3章 现状考察: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概述及理论剖析第34-62页
    3.1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现状概述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择偶途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择偶标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通婚圈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婚姻伦理观念第39-41页
    3.2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影响因素概述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人口流动与市场经济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家社会政策的实施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文化媒介的宣传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个人心理的需求第45-46页
    3.3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进步性与问题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进步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问题第48-51页
    3.4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概述的理论剖析第5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路径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路径第57-62页
第4章 对策考察: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的思路第62-68页
    4.1 以恩格斯的婚姻观为指导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自由与责任并重第63-64页
    4.2 加强流动管理,消除身份歧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加强流动管理,维持社会秩序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消除身份歧视,加强社会保障第65页
    4.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营造良好婚姻环境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保证他们合法权益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营造良好的婚姻环境,关注他们身心健康第65-66页
    4.4 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,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第66页
    4.5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第66-68页
第5章 结语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新时期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
下一篇:五名男性硕士生失恋后心理成长的质性研究--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