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注释表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2.1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过程 | 第16-17页 |
1.2.2 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3 运动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4 视频编解码器的硬件实现 | 第19-20页 |
1.3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H.264/AVC视频编码及运动估计技术 | 第22-40页 |
2.1 H.264/AVC的档次和级 | 第22页 |
2.2 H.264/AVC视频编码技术 | 第22-31页 |
2.2.1 H.264/AVC标准编解码框架 | 第22-24页 |
2.2.2 H.264/AVC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术 | 第24-31页 |
2.3 H.264/AVC中的运动估计技术 | 第31-39页 |
2.3.1 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与补偿原理 | 第31-32页 |
2.3.2 运动估计中相关技术 | 第32-35页 |
2.3.3 经典整像素运动估计算法 | 第35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多级自适应快速整像素运动估计搜索算法 | 第40-59页 |
3.1 开源编码器的选取 | 第40页 |
3.2 算法引入 | 第40-41页 |
3.3 运动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3.1 帧级运动强度的引入 | 第41-42页 |
3.3.2 宏块级运动强度的引入 | 第42页 |
3.4 MA_DHUS算法 | 第42-52页 |
3.4.1 MA_DHUS算法设计思想 | 第42-43页 |
3.4.2 自适应搜索范围的引入 | 第43-44页 |
3.4.3 自适应模板搜索模式 | 第44-45页 |
3.4.4 改进的六边形搜索模式 | 第45-46页 |
3.4.5 UMHexagonS算法的改进 | 第46-50页 |
3.4.6 MA_DHUS算法流程 | 第50-52页 |
3.5 系统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2-58页 |
3.5.1 系统仿真环境 | 第52页 |
3.5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H.264/AVC视频编码器的DSP移植和优化 | 第59-76页 |
4.1 DSP硬件平台及开发工具 | 第59-61页 |
4.1.1 TMS320DM642 处理器 | 第59-60页 |
4.1.2 硬件开发环境QXD-DM642DVS开发板 | 第60-61页 |
4.1.3 集成开发环境CCS | 第61页 |
4.2 X264 在TMS320DM642 DSP上的移植 | 第61-64页 |
4.3 基于TMS320DM642 DSP的X264 编码器优化 | 第64-73页 |
4.3.1 存储器优化 | 第64-67页 |
4.3.2 软件优化流程 | 第67页 |
4.3.3 软件项目级优化 | 第67-69页 |
4.3.4 C语言级优化 | 第69-71页 |
4.3.5 汇编级优化 | 第71-73页 |
4.4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73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5.1 工作总结 | 第76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