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注释表 | 第13-14页 |
缩略词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8页 |
1.1 核技术发展现状及环境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1.1 我国核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1.2 核技术发展的环境问题 | 第16页 |
1.2 放射性废水的分类与来源 | 第16-19页 |
1.2.1 放射性废水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1.2.2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 | 第17-18页 |
1.2.2.1 核电站 | 第17-18页 |
1.2.2.2 医院放射科 | 第18页 |
1.2.2.3 其他核相关部门 | 第18页 |
1.2.3 本文所选择研究的核素 | 第18-19页 |
1.3 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 | 第19-22页 |
1.3.1 蒸发浓缩法 | 第19页 |
1.3.2 化学沉淀法 | 第19-20页 |
1.3.3 膜分离法 | 第20页 |
1.3.4 吸附法 | 第20-21页 |
1.3.5 离子交换法 | 第21-22页 |
1.4 本文所选用的离子交换及吸附材料的意义 | 第22-24页 |
1.4.1 亚铁氰化钾锌作为离子交换材料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4.2 亚铁氰化钾锌/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用于对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意义 | 第23页 |
1.4.3 亚铁氰化钾锌/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用于对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5 穆斯堡尔谱学的介绍 | 第24-26页 |
1.5.1 穆斯堡尔谱学概述 | 第24页 |
1.5.2 穆斯堡尔谱学的主要参数 | 第24-26页 |
1.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6-28页 |
1.6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1.6.2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亚铁氰化钾锌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研究 | 第28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8-31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8页 |
2.2.2 亚铁氰化钾锌(KZnFC)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2.3 Co~(2+)、Cu~(2+)溶液浓度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2.4 KZnFC对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实验 | 第30页 |
2.2.5 KZnFC吸附前后的表征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1页 |
2.3.1 温度对KZnFC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1页 |
2.3.2 pH对KZnFC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3.3 时间对KZnFC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3.4 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KZnFC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3.5 吸附等温线研究 | 第34-36页 |
2.3.6 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36-37页 |
2.3.7 吸附机理研究 | 第37-41页 |
2.3.7.1 KZnFC吸附Co~(2+)、Cu~(2+)前后的TEM分析 | 第38页 |
2.3.7.2 KZnFC吸附Co~(2+)、Cu~(2+)前后的ICP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3.7.3 KZnFC吸附Co~(2+)、Cu~(2+)前后的XRD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3.7.4 KZnFC吸附Co~(2+)、Cu~(2+)前后的M?ssbauer分析 | 第40-4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亚铁氰化钾锌/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研究 | 第42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3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42-43页 |
3.2.2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3页 |
3.2.3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| 第43页 |
3.2.4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对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实验 | 第4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3页 |
3.3.1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3.1.1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.1.2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45页 |
3.3.1.3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FT-IR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.1.4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M?ssbauer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1.5 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的VSM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3.2 温度对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3.3 pH值对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3.4 时间对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3.5 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KZnFC/Fe_3O_4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51页 |
3.3.6 吸附等温线研究 | 第51-52页 |
3.3.7 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52-53页 |
3.3.8 磁分离实验研究 | 第5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亚铁氰化钾锌/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研究 | 第55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5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5-56页 |
4.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55-56页 |
4.2.2 KZnFC/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6页 |
4.2.3 KZnFC/ S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| 第56页 |
4.2.4 KZnFC/SiO_2复合材料对Co~(2+)、Cu~(2+)的吸附实验 | 第5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5页 |
4.3.1 KZnFC/S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56-59页 |
4.3.1.1 KZnFC/SiO_2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1.2 KZnFC/SiO_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.1.3 KZnFC/SiO_2 复合材料的FT-IR分析 | 第58页 |
4.3.1.4 KZnFC/SiO_2 复合材料的M?ssbauer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3.2 温度对KZnFC/SiO_2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3.3 时间对KZnFC/SiO_2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3.4 pH值对KZnFC/SiO_2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61页 |
4.3.5 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KZnFC/SiO_2复合材料吸附量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3.6 吸附等温线研究 | 第62-63页 |
4.3.7 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63-64页 |
4.3.8 KZnFC/SiO_2复合材料吸附Co~(2+)、Cu~(2+)后的M?ssbauer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总结 | 第66-67页 |
5.2 前景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(录用)论文情况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