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4-6页 |
摘要 | 第6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目录 | 第13-17页 |
图目次 | 第17-18页 |
表目录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9-43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9-2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9-21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核心概念 | 第22-25页 |
一、区域空间结构 | 第22-23页 |
二、区域协调发展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文献述评 | 第25-38页 |
一、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述评 | 第25-30页 |
二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研究的述评 | 第30-38页 |
第四节 主要内容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38-43页 |
一、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| 第38-4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40-41页 |
三、创新之处 | 第41-43页 |
第二章 区域空间结构与区域协调的相关理论 | 第43-51页 |
第一节 空间聚集的理论 | 第43-45页 |
一、空间聚集的向心力 | 第43-45页 |
二、空间聚集的离心力 | 第45页 |
第二节 劳动空间分工理论 | 第45-48页 |
一、劳动分工 | 第45-46页 |
二、劳动空间分工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理论 | 第48-51页 |
一、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48-49页 |
二、科学发展观理论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空间结构、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| 第51-80页 |
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51-57页 |
一、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51-54页 |
二、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54-57页 |
第二节 新时期空间结构的演变形态——城市群 | 第57-67页 |
一、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| 第57-61页 |
二、城市群是新时期空间结构的重要地域单元 | 第61-67页 |
第三节 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67-80页 |
一、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、思路与重点 | 第67-70页 |
二、城市群空间结构、城市群经济和多城市群体系 | 第70-76页 |
三、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| 第76-80页 |
第四章 中国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、现状与问题 | 第80-92页 |
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 | 第80-84页 |
一、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平衡发展 | 第80-81页 |
二、效率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发展 | 第81-83页 |
三、缩小差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 | 第83页 |
四、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统筹发展 | 第83-84页 |
第二节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| 第84-92页 |
一、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 | 第84-88页 |
二、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88-92页 |
第五章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 | 第92-128页 |
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组现状 | 第92-98页 |
一、全球化与中国的区域空间重组 | 第92-95页 |
二、国家区域战略与中国的区域空间重组 | 第95-96页 |
三、市场化与中国的区域空间重组 | 第96-98页 |
第二节 中国区域空间集聚合理度的初步判断 | 第98-112页 |
一、中国人地关系的基本情况 | 第98-99页 |
二、中国城市群的集聚程度的判断 | 第99-107页 |
三、中国核心大城市规模与他国大城市的比较 | 第107-112页 |
第三节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| 第112-114页 |
一、区域空间结构和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 | 第112-113页 |
二、集中发展,多极化协作 | 第113页 |
三、集约发展,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| 第113-114页 |
四、人口分布与产业分布相匹配 | 第114页 |
第四节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| 第114-124页 |
一、点域格局:以城市群为发展极 | 第115-118页 |
二、轴域格局:构建“三纵两横”的发展轴 | 第118-119页 |
三、面域格局: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七大城市群集聚区 | 第119-124页 |
第五节 推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措施 | 第124-128页 |
一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| 第124-125页 |
二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| 第125页 |
三、牵引空间和战略 | 第125-126页 |
四、区域管理体制创新 | 第126-128页 |
第六章 城市群协调区域发展的途径 | 第128-147页 |
第一节 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 | 第128-135页 |
一、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的内涵 | 第128-130页 |
二、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的生成机理 | 第130-131页 |
三、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| 第131-135页 |
第二节 促进城市群间的产业分工 | 第135-141页 |
一、从全球价值链到国内价值链 | 第135-137页 |
二、国内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体系 | 第137-138页 |
三、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 | 第138-141页 |
第三节 促进产业集群式转移 | 第141-147页 |
一、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理论——共生理论 | 第141-142页 |
二、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集群式转移 | 第142-147页 |
结语 | 第147-151页 |
一、政策建议 | 第147-148页 |
二、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48-150页 |
三、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50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60页 |
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60-161页 |
后记 | 第161-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