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1.2.2 论文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3-15页 |
1.3.1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3.2 本文的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8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1 高等教育 | 第15页 |
2.1.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 | 第15页 |
2.1.3 绩效评价 | 第15-16页 |
2.1.4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| 第16页 |
2.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| 第16-19页 |
2.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3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9-28页 |
2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9-22页 |
2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22-27页 |
2.3.3 研究评述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5页 |
3.1 前提假设和原则 | 第28-30页 |
3.1.1 前提假设 | 第28-29页 |
3.1.2 基本原则 | 第29-30页 |
3.2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2.1 宏观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2.2 微观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体系 | 第32-35页 |
3.3.1 绩效指标的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3.2 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| 第35-62页 |
4.1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 | 第35-41页 |
4.1.1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1.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量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1.3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宏观绩效研究 | 第41-48页 |
4.2.1 VAR模型的简介 | 第41-42页 |
4.2.2 实证分析 | 第42-48页 |
4.2.3 宏观结果分析 | 第48页 |
4.3 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微观绩效分析 | 第48-62页 |
4.3.1 层次分析法简介 | 第48-50页 |
4.3.2 实证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3.3 微观结果分析 | 第54-62页 |
第5章 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对策建议 | 第62-70页 |
5.1 确保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稳步增长 | 第62-63页 |
5.1.1 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| 第62-63页 |
5.1.2 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| 第63页 |
5.2 建立和健全江苏省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新模式 | 第63-68页 |
5.2.1 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选择 | 第63-65页 |
5.2.2 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模式设计 | 第65-67页 |
5.2.3 相关配套措施 | 第67-68页 |
5.3 建立高等财政教育支出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| 第68-70页 |
5.3.1 加强人大对高校预算的监督 | 第68页 |
5.3.2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 | 第68-69页 |
5.3.3 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