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| 第15-17页 |
1.3 国内外建筑火灾报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| 第17-19页 |
1.3.1 国内外建筑火灾报警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国内高层建筑火灾报警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未确知评价系统建模 | 第24-36页 |
2.1 未确知评价建模的意义 | 第24-25页 |
2.2 未确知建模的原理 | 第25-30页 |
2.2.1 未确知基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2 指标分类权重 | 第26-28页 |
2.2.3 聚类方法概述 | 第28-30页 |
2.3 未确知聚类评价建模 | 第30-34页 |
2.3.1 未确知C—均值聚类理论 | 第30页 |
2.3.2 未确知C—均值聚类知识的获取 | 第30-31页 |
2.3.3 未确知隶属度 | 第31-32页 |
2.3.4 无监督未确知聚类评价模型 | 第32-34页 |
2.4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未确知聚类评价建模的流程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综合评价系统实现 | 第36-74页 |
3.1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树 | 第36-60页 |
3.1.1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风险源辨识 | 第36-40页 |
3.1.2 高层建筑防火能力评价 | 第40-48页 |
3.1.3 高层建筑灭火能力评价 | 第48-53页 |
3.1.4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能力评价 | 第53-58页 |
3.1.5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评价 | 第58-60页 |
3.1.6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树的建立 | 第60页 |
3.2 基于MATLAB和VB的高层建筑火灾未确知评价系统实现 | 第60-62页 |
3.3 实例分析 | 第62-73页 |
3.3.1 数据获取 | 第63-66页 |
3.3.2 数据补齐 | 第66页 |
3.3.3 风险综合评价 | 第66-72页 |
3.3.4 系统评价 | 第72-73页 |
3.3.5 系统创新 | 第7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4章 高层建筑新型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| 第74-124页 |
4.1 系统总体方案 | 第75-76页 |
4.2 CC1110芯片简介 | 第76-77页 |
4.3 高层建筑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| 第77-82页 |
4.3.1 数据采集终端 | 第78-81页 |
4.3.2 分站接入节点 | 第81-82页 |
4.4 高层建筑无线火灾报警系统软件设计 | 第82-114页 |
4.4.1 系统工作流程 | 第82-84页 |
4.4.2 系统信号处理 | 第84-85页 |
4.4.3 基于SVR的火灾报警算法研究 | 第85-97页 |
4.4.4 报警算法实证分析 | 第97-114页 |
4.5 系统测试 | 第114-118页 |
4.5.1 系统测试结果 | 第114-118页 |
4.5.2 系统创新 | 第118页 |
4.6 报警系统实验分析 | 第118-123页 |
4.6.1 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118-119页 |
4.6.2 系统实验 | 第119-122页 |
4.6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122-12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结论 | 第124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133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6-137页 |
附录一: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树 | 第137-138页 |
附录二:未确知聚类建模程序 | 第138-142页 |
附录三:BIM建模辅助专家打分表 | 第142-147页 |
附录四:专业机构评价表 | 第147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