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现状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16-17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2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立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| 第18-22页 |
2.1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2.1.1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立法的产生阶段 | 第18页 |
2.1.2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立法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| 第18-19页 |
2.2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政策立法的现状 | 第19-22页 |
2.2.1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国家政策 | 第19-20页 |
2.2.2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 | 第20页 |
2.2.3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| 第20-21页 |
2.2.4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地方法规 | 第21-22页 |
3 太阳能开发利用立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3.1 生态经济学是太阳能立法的理论核心 | 第22-23页 |
3.1.1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| 第22页 |
3.1.2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 | 第22页 |
3.1.3 生态经济学对太阳能立法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3.2 生态伦理学是太阳能立法的价值基础 | 第23-25页 |
3.2.1 生态伦理学的概念 | 第23页 |
3.2.2 生态伦理学的观念转变 | 第23-24页 |
3.2.3 生态伦理学对太阳能立法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4 我国太阳能立法的不足和对发达国家的分析借鉴 | 第25-32页 |
4.1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立法不足 | 第25-26页 |
4.1.1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有关立法滞后 | 第25页 |
4.1.2 太阳能有关立法层次低、过于分散 | 第25页 |
4.1.3 太阳能有关立法目的和原则不明确 | 第25-26页 |
4.1.4 太阳能有关立法中具体制度存在缺陷 | 第26页 |
4.2 发达国家太阳能的政策立法分析和借鉴 | 第26-32页 |
4.2.1 发达国家有关太阳能的立法发展背景 | 第26-27页 |
4.2.2 发达国家太阳能开发利用政策立法概况 | 第27-31页 |
4.2.3 发达国家太阳能政策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31-32页 |
5 对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立法的完善 | 第32-41页 |
5.1 解决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立法滞后问题 | 第32页 |
5.1.1 加快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相关立法进程 | 第32页 |
5.1.2 建立我国太阳能立法的信息沟通机制 | 第32页 |
5.2 构建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立法体系 | 第32-33页 |
5.2.1 制定全面性、总纲性的太阳能立法 | 第32-33页 |
5.2.2 重视我国太阳能立法体系的科学性 | 第33页 |
5.3 明确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| 第33-36页 |
5.3.1 完善我国太阳能相关立法目的 | 第33-34页 |
5.3.2 确立我国太阳能相关立法的基本原则 | 第34-36页 |
5.4 完善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体系 | 第36-41页 |
5.4.1 太阳能行业补贴制度 | 第36页 |
5.4.2 费用补偿制度 | 第36-37页 |
5.4.3 配额制度 | 第37-38页 |
5.4.4 认证制度 | 第38-39页 |
5.4.5 太阳能产品的回收制度 | 第39页 |
5.4.6 外太空太阳能开发利用等国际合作制度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