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| 第9-10页 |
1.2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机理及特点 | 第10-12页 |
1.2.2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应用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5页 |
1.2.4 激光熔覆成形精度控制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5 激光熔覆成形组织及性能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多孔零件激光熔覆成形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4 论文主要内容与总体结构 | 第19-21页 |
1.4.1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4.2 论文的总体结构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Ni60合金单道熔覆工艺实验与几何形貌预测 | 第21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工艺参数对单道熔覆层形貌变化规律的研究 | 第21-27页 |
2.2.1 实验设备 | 第21-22页 |
2.2.2 实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2.3 实验参数及其结果 | 第23-24页 |
2.2.4 实验结果讨论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3 基于激光能量输入的熔覆层几何形貌预测 | 第27-34页 |
2.3.1 形貌预测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 | 第27-31页 |
2.3.2 几何形貌数学预测模型 | 第31-33页 |
2.3.3 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4 基于ANSYS瞬态温度场的几何形貌数值模拟 | 第34-41页 |
2.4.1 基本假设 | 第35页 |
2.4.2 数学模型 | 第35-36页 |
2.4.3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 | 第36-37页 |
2.4.4 模型的建立、求解及结果分析 | 第37-4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致密与多孔零件激光熔覆成形实验研究 | 第42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单层多道搭接熔覆工艺研究 | 第42-53页 |
3.2.1 搭接率的定义 | 第42-43页 |
3.2.2 搭接率优选判据 | 第43-45页 |
3.2.3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高度均匀性的影响分析 | 第45-53页 |
3.3 多层堆积熔覆成形实验研究 | 第53-56页 |
3.3.1 Z轴单层抬升量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3.3.2 实验验证 | 第54-56页 |
3.4 多孔镍合金的制备研究 | 第56-60页 |
3.4.1 多孔成形原理 | 第57页 |
3.4.2 孔隙度、通孔率测量 | 第57-58页 |
3.4.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| 第58-6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激光熔覆成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| 第61-74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性能检测方法 | 第61-63页 |
4.2.1 熔覆组织检测 | 第61页 |
4.2.2 显微硬度检测 | 第61-62页 |
4.2.3 压缩实验 | 第62-63页 |
4.3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| 第63-70页 |
4.3.1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的影响 | 第63-68页 |
4.3.2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4.4 多孔镍合金压缩性能实验 | 第70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5.1 总结与创新点 | 第74-75页 |
5.1.1 本文总结 | 第74-75页 |
5.1.2 创新点 | 第75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的荣誉 | 第82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