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--水资源开发论文--水利资源的管理、保护与改造论文

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1 绪论第14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第16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城市水安全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风险分析理论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风险分析在城市水安全中的应用研究第19-26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27-28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2 城市水安全状态及其潜在风险识别方法第29-59页
    2.1 城市水安全状态及其诊断方法第2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水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水安全的影响因子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城市水安全的评价标准规范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城市水安全的诊断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2.2 城市水安全潜在风险源及其识别方法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市水安全风险的定义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市水安全的不确定性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城市水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城市水安全潜在风险源第47-48页
    2.3 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实施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城市水安全风险的特征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原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城市水安全风险动态分析流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城市水安全风险描述方法第52-5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3 城市水安全状态诊断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第59-74页
    3.1 城市水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61-63页
    3.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权重的分类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组合赋权法第64-66页
    3.3 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水安全状态诊断方法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突变评价法的归一公式及递归准则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常规突变评价法的缺陷及改进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水安全状态诊断步骤第69-71页
    3.4 武汉城市圈水安全状态综合评价第71-7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4 基于WSIM的城市水安全状态预测方法第74-90页
    4.1 水安全指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思路第74页
    4.2 水安全指数模型的构建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标体系设计与权重确定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安全指数的计算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值的标准化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评价标准的确定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发展度及协调度的计算第78页
    4.3 评价结果对比方法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扩展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第79-80页
    4.4 城市水安全状态预测方法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预测方法概述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城市水安全灰色预测模型第80-82页
    4.5 武汉城市圈水安全状态预测分析第82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基于WSIM的城市水安全状态诊断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WSIM有效性验证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武汉市水安全状态预测第87-8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5 基于Copula函数的城市供水风险评价方法第90-116页
    5.1 供水风险及其识别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供水风险的定义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供水系统风险识别第90-92页
    5.2 供水风险评价相关技术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风险因子概率分布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随机抽样方法描述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Box-Cox数据变换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Copula函数第95-97页
    5.3 基于Copula函数的供水风险评价模型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型的整体思路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城市供水随机模拟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城市需水随机模拟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干旱条件下的供水风险评价第101-102页
    5.4 供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可靠性指标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恢复性指标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易损性指标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缺水指数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协调性指数第104-105页
    5.5 南昌市供水风险评价第105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南昌市水资源概况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南昌市供水序列模拟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南昌市需水序列模拟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南昌市供水风险分析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干旱条件下南昌市供水风险分析第114-11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15-116页
6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水资源配置风险分析方法第116-131页
    6.1 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其风险识别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和作用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水资源优化配置不确定性分析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水资源配置风险的定义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水资源配置风险识别第118-119页
    6.2 基于云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云模型简介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多目标云优化算法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CBMOOA的优化应用第122页
    6.3 基于云模型的水资源配置风险评价模型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基本思路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风险因子的随机模拟方法第126页
    6.4 干旱条件下南昌市水资源配置风险评价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不同供水条件下配置模型的递阶结构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水资源配置风险评价第128-130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30-131页
7 总结与展望第131-134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131-13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32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52页
附录第152-154页
致谢第154页

论文共1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考虑粘性泥沙运动的河口二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研究
下一篇: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