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创新型都市圈视野下城市新区产业集群优化研究--以浦东新区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不足第14-15页
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第15-23页
    2.1 创新型都市圈理论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创新理论体系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都市圈理论体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创新型都市圈概念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产业集群定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创新型产业集群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创新型都市圈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阐释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创新型都市圈以自身优势培育产业集群创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创新型都市圈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和保障产业集群创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创新型都市圈以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优化第2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借鉴第23-31页
    3.1 国内外典型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简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创新导向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美国“硅谷”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英国剑桥工业园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印度班加罗尔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政府主导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第26页
    3.2 国内外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经验总结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积极作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选择正确的产业集群区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丰富的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活跃的风投市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独特的园区文化第29-31页
第四章 我国三大都市圈新区产业集群现状分析第31-44页
    4.1 三大新区开发条件比较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我国城市新区建设背景概述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三大新区区位优势及战略定位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三大新区经济环境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4.2 三大新区产业集群比较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三大新区集群现状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三大新区相关支撑产业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三大新区集群创新能力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3 三大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三大新区行政区划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三大新区发挥经济引擎作用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4.4 比较结果分析第42-44页
第五章 长三角都市圈浦东新区制造业集群实证分析第44-56页
    5.1 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创新联系测度--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修正的引力模型的构建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浦东新区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创新联系测度第45-46页
    5.2 浦东新区制造业支柱产业集聚度测量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区位商指数的产业集聚度测度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产业集聚指数的产业集聚度测度第48-49页
    5.3 浦东新区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构建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回归及结果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54-56页
第六章 促进城市新区产业集群优化的策略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6.1 制定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,强化新区创新辐射能力第56页
    6.2 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格局,促进产业集群的区域联动发展第56-57页
    6.3 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,形成高端主导产业结构第57页
    6.4 强化金融中心功能,解决产业创新融资难问题第57-58页
    6.5 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、吸引和利用力度,打造人才高地第58页
    6.6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,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作者简介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IMALP服装品牌网络整合营销方案的研究
下一篇: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舆论及引导探索